
波士頓近日再度發生一起因「路怒」(road rage)引發的暴力事件。一名45歲的男子亞歷山大(Byron Alexander)因涉嫌持刀刺傷另一名外送員,被警方逮捕並出庭受審。案件發生在繁華的Back Bay區域,也讓社區對交通安全與司機情緒管理的關注再次升溫。對許多剛來波士頓的新移民華人而言,如何在老舊複雜的市區道路中駕駛、避免與其他駕駛人發生衝突,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因泊車糾紛釀血案
據檢方介紹,案件發生在2日晚間約10點半,地點位於後灣(Back Bay)Huntington大道。警方趕到現場時,在一輛汽車內發現受害者身中多處刀傷,包括肩膀、胸口和上臂。
事件起因於一宗看似普通的停車糾紛。當時,受害者和一名同伴正在送餐,他們將車停在另一輛車前方。後方車主亞歷山大按喇叭並移車,隨後受害者繞行街區,但卻被亞歷山大跟隨,甚至試圖撞擊其車輛。
雙方最終在紅燈前停下。亞歷山大下車走向受害者,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受害者被刺傷多刀。雖然傷勢嚴重,但經送醫後已確認沒有生命危險。麻州州警稍後在I-93南向Freeport Street匝道附近攔截到涉案車輛,亞歷山大當場被捕。雖然警方未明確表示是否找到兇器,但檢方以「持危險武器攻擊致傷」提出起訴,並將其保釋金定為5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記錄顯示,亞歷山大曾在1997年因二級謀殺罪被定罪,服刑10至15年,如今再度涉入嚴重暴力案件,引發公眾憂慮。
華人新移民需提高警覺
波士頓交通繁忙,市區道路狹窄,車流與行人交織,常令駕駛者心情煩躁。特別是在外送行業,司機常面臨時間壓力,加上停車位緊缺,更容易與其他駕駛人發生摩擦。
對剛來美國的華人新移民而言,理解並適應當地交通規則、避免與他人衝突尤為重要。律師和安全專家提醒,保持冷靜,避免直接衝突:即使遇到他人按喇叭、逼車或言語挑釁,也不要下車或與對方理論。應盡快尋找安全出口,或在必要時直接報警。
不要攔阻道路或長時間違規停車:在波士頓市區,雙排停車(double parking)十分普遍,但也最容易引發糾紛。新移民司機應特別避免長時間阻礙交通,以免成為衝突導火索。
善用行車記錄儀:在發生爭執或事故時,行車記錄儀可提供關鍵證據,避免因言詞不清而陷入法律糾紛。遇危險應立即報警:在波士頓,如果發現自己被跟車、逼車或遭威脅,應立即撥打911,不要試圖自行解決。
波士頓作為美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道路設計與許多新城市不同。許多街道源自殖民時期,狹窄而曲折,缺乏規劃,這對新移民司機來說是一大挑戰。不同於美國其他城市的「棋盤式」規劃,波士頓街道往往彎曲交錯。新移民應提早查看地圖,避免臨時轉彎時手忙腳亂。
市中心和Back Bay等地區單行道密集,司機若誤入將不得不繞行數條街區,容易引起焦躁。建議使用GPS並提前規劃路線。市區停車位極為緊缺,外送司機經常臨停送餐。應避免阻塞消防栓、車道或巴士站,以免被罰款或引發糾紛。
行人與自行車優先:波士頓行人和自行車使用率高,且法律偏向保護弱勢道路使用者。司機在轉彎或停車時應特別注意,避免意外。
華人外賣小哥的聲音
在波士頓唐人街附近,一名給餐廳送外賣的華人司機陳先生表示:「我們外送員每天都在市區穿梭,時間緊、壓力大。最怕遇到不講理的駕駛人。如果大家都能忍一忍,其實不至於出事。」
另一位剛獲得駕照的留學生同學說:「剛開始在波士頓開車真的很緊張,路小、單行道又多,有時候真的會心急。看了這個消息,我覺得更要提醒自己,寧可慢一點,也不要跟人爭。」
這起發生在後灣的持刀傷人事件,再次提醒駕駛人——尤其是剛落地波士頓的華人新移民——路怒不僅危險,更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法律後果。在這座擁有蜿蜒街道與擁擠車流的歷史城市,駕駛人應牢記:安全第一、冷靜駕駛、避免衝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安全,也能在異鄉的道路上行車更安心。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亞歷山大出庭面對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