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自豪的《奮青樂與路》

洪思行

  本地原創音樂劇《奮青樂與路》在2017年首演,獲得極佳口碑,更橫掃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製作」、「最佳導演」、「年度優秀製作」等六個獎項,得到業界肯定。今年8月《奮青》載譽歸來,於香港文化中心第四度重演。

  故事講述中學生阿翔不滿學校合唱團只唱舊歌,每年參賽都輸,加上懷念已逝母親帶團時的風光日子,因此擅自離團,機緣巧合下成為義工合唱團的指揮,讓他可以大展拳腳。

  《奮青》由「高世章X岑偉宗」這個黃金組合創作(同時二人的《大狀王》在西九上演),再加上莊梅岩擔任編劇,簡直是香港劇界的夢幻組合。但《奮青》更大的賣點是不但台前幾乎全是學生演員(包括少數族裔和視障學生),甚至幕後各單位都有學生參與,十分難得。

    儘管歌聲仍是幼嫩,但學生的演唱絕對有水準,而且歌曲的難度不低,邊唱邊跳不在話下,還要唱和聲,更不用提少數族裔要唱廣東歌,完全可感受到學生所付出的努力。

  全劇最有趣是上半場試音的橋段,以真人秀方式給各組人演出,每組表演都各具特色,有搖滾、有戲曲、有勁舞、有二胡等,展現出學生的多元才藝,很具娛樂性。

  不過《奮青》有些情節不太合理,例如下半場阿翔「黑化」,令團員怨聲載道,前任指揮V姐便說以前合唱團很自由很開心,問題是V姐執捧時同樣是用高壓手段,所以由她說出這番話說服力不足;女主角Nautica剛與阿翔吵架,一首歌後便對其改觀,而且所唱的歌引用卡夫卡的文學典故,跟她的人設不太配合。

   這群學生將來未必投身演藝界,但他們的努力必定成為人生中引以自豪的寶貴回憶。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