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邊境、職場遇ICE怎麼辦?專家講述如何自保

隨著特朗普總統上任以來,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逮捕與拘留行動顯著增加,國內外訪客和居民都面臨更大移民壓力。根據國際旅遊雜誌Condé Nast Traveler引述多位移民權利律師和組織負責人建議,在六種情境下遇到ICE時,了解自身權利並保持冷靜至關重要。

在美國機場和邊境,無論遇到ICE還是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美國公民及綠卡持有者僅需回答有關身份、國籍及海關問題,並有權拒絕進一步詢問。簽證持有者及訪客則保護較少,遇突發情況應盡快聯絡律師。對於手機等數位設備,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人可拒絕解鎖設備但須做好延誤或設備暫時被扣查的準備,而簽證持有者拒絕則可能被拒絕入境。所有旅客應提前整理敏感資訊,並妥善記錄執法人員信息。

在家中與工作場所,除非ICE持有由聯邦法官簽署的司法搜查令,無需開門。僅有行政搜查令時可以拒絕,並應先核對文件內容。即使搜查令齊備,也有權保持沉默並要求律師。工作場所僅雇主可決定是否允許進入,公共區域錄影記錄合法,有助於未來法律挑戰。

在街頭或駕車時,ICE可巡查並詢問,但除非被正式逮捕,無需透露移民身份。僅在部分州需報出姓名。遇查車,除非執法人員持有搜查令或合理理由,否則可拒絕搜查。整體原則是保持冷靜,明確詢問「我可以離開嗎」,如被允許可馬上離開,不需多言。

Condé Nast Traveler雜誌表示,所有在美國土地上的人都受到憲法保護,無論身份如何,都有權保持沉默及拒絕無理搜查。遇ICE應主動要求能否離開,切勿主動提供多餘訊息。切記,不要說謊,並提前備好可信移民律師的聯絡方式。配合並不保證安全,保持沉默與及時求助才是關鍵。

新聞來源:Condé Nast Traveler

封面來源:Adobe Stock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