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到訪人次增至逾2300萬 康文署電子書館藏「加碼」至54萬吸引讀者

近年公共圖書館的到訪人次及外借資料數量均大幅減少,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今日(21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詢問實體書籍、電子書籍及多媒體項目的借閱量。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指出,電子書館藏數目由2019年33萬項增至現時約54萬項,增幅超過60%,使用量更由2019年96萬次大幅增至2024年232萬次。

實體書借閱量2024年達2,897萬項

羅淑佩指出,現時有71間圖書館、12輛流動圖書車,及3個提供24小時服務的自助圖書站,免費為市民提供全面圖書館服務。過去兩年,到訪圖書館的人次由2023年2,149萬人次,增至2024年2,383萬人次。實體書籍借閱量由2,875萬項,增至2,897萬項。她續指,隨市民在疫情後增加到訪圖書館及外借實體書籍,電子書借閱量由256萬項減少至232萬項,在2023年及2024年的新增登記讀者數目分別是4.3萬人及3.8萬人,而曾借閱實體資料讀者人數,分別是62萬及60萬。在2023至2024及2024至2025財政年度,購置圖書館資料的開支維持約1億元,佔該財政年度整體圖書館開支約7%。圖書館亦持續加強採購電子書,使電子書館藏數目由2019年33萬項增至現時約54萬項,增幅超過60%,使用量更由2019年96萬次大幅增至2024年232萬次。

實體書籍借閱量由2,875萬項,增至2,897萬項。資料圖片
實體書籍借閱量由2,875萬項,增至2,897萬項。資料圖片
羅淑佩指出,電子書館藏數目由2019年33萬項增至現時約54萬項。資料圖片
羅淑佩指出,電子書館藏數目由2019年33萬項增至現時約54萬項。資料圖片
陳振英追問新開發的新智慧系統,有何先進功能可幫忙減少人力和提高效率。資料圖片
陳振英追問新開發的新智慧系統,有何先進功能可幫忙減少人力和提高效率。資料圖片
民建聯陳學鋒關圖書館的定位。資料圖片
民建聯陳學鋒關圖書館的定位。資料圖片
羅淑佩指康文署分別從規劃、館藏、服務及科技應用等多方面加強圖書館服務。資料圖片
羅淑佩指康文署分別從規劃、館藏、服務及科技應用等多方面加強圖書館服務。資料圖片

參考內地及海外圖書館經驗規劃新圖書館設施

羅淑佩續指,為促進圖書館的持續發展,康文署在2020至2025年透過圖書館策略計劃,優化現有設施和完善圖書館網絡,提高市民對實體館藏及電子資源的認識,進行大型的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市民的閱讀興趣及擴闊讀者群,及應用資訊科技提升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會透過每年的讀者聯絡小組聚會,進行意見調查,進一步了解讀者的閱讀習慣及需要。

康文署分別從規劃、館藏、服務及科技應用等多方面加強圖書館服務。在規劃新圖書館設施時,亦會參考內地及海外圖書館的經驗,塑造圖書館為社區聚腳點,並會因應不同社區的人口特徵及需要規劃圖書館的功能、設計、服務及設施,以求令圖書館切合社區不同年齡層居民需要。她舉例在2023年啟用的深水埗公共圖書館為例,因應該區有較多年輕家庭,特別在兒童圖書館增設親子及家庭共讀的設施,並在成人圖書館設置休閒閱讀區等。

智慧圖書館系統提升書籍送回效率

陳振英追問新開發的新智慧系統,有何先進功能可幫忙減少人力和提高效率。羅淑佩指康文處現時開發智慧圖書館系統,加強整體圖書館的服務。當中包括設置應用模式、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中央分檢系統,自動處理和分檢跨館歸還圖書館資料,以提升書籍送回所屬圖書館的效率。部分有足夠空間的圖書館,如中央圖書館亦會設置書籍分檢機。並隨科技發展,計劃通過人工智慧方案提升圖書館的效率。

民建聯陳學鋒詢問局方有否時間表或方向以全面檢視圖書館的定位。羅淑佩稱「答案是一定有的」,重申由2019年至今,電子書館藏數目增幅超過60%;但因疫情後,到圖書館看書和借實體書的人數也相應增加,因此估計實體書仍有需要,但是當局仍會加強電子書,因為讀者借閱部分書籍時,甚至可以足不出戶。

記者:李健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