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營辦津貼下學年削10% 朱國強批港府不遵國家政策:內地教育支出只增不減

繼八大及幼稚園的資助將被削減後,中小學界亦面對新的津貼安排。教育局昨日(20日)與學界代表會面,交代下學年的津貼安排詳情,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批評港府不遵國家最新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反向教育界開刀。

朱國強:香港向教育開刀卻成為趨勢

朱國強期望,教育局持續「與民共議」,與教育界尋求共識,把影響減至最低,並重申國家最新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訂明各級政府要確保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反觀香港向教育開刀卻成為趨勢,既不符合國家策略與發展大勢,對香港長遠的持續發展亦有害無益。

國家最新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訂明各級政府要確保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資料圖片
國家最新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訂明各級政府要確保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資料圖片
香港向教育開刀卻成為趨勢,不符合國家策略與發展大勢。資料圖片
香港向教育開刀卻成為趨勢,不符合國家策略與發展大勢。資料圖片
向教育界開到對香港長遠的持續發展有害無益。資料圖片
向教育界開到對香港長遠的持續發展有害無益。資料圖片
EOEBG津貼總額擬下調10%,並改為不按通脹調整。資料圖片
EOEBG津貼總額擬下調10%,並改為不按通脹調整。資料圖片
繼八大及幼稚園的資助將被削減後,中小學界亦面對新的津貼安排。資料圖片
繼八大及幼稚園的資助將被削減後,中小學界亦面對新的津貼安排。資料圖片

津貼削減10%短期可應付 籲2年後不再削支

至於現時津校「擴大的營辦開支整筆津貼」(EOEBG)用以支付學校各項營運開支,以一所24班小學為例,每年EOEBG約600萬元,24班中學則每年約850萬元。對於EOEBG津貼總額擬下調10%,並改為不按通脹調整,朱國強相信短期對學校的影響有限,因為普遍津校都保留一定比例的儲備,平均4至6個月左右,相信應付到削減津貼的差額。朱國強認為兩年後不應該再進一步削減EOEBG。

朱國強認為,以學生人數計算較為合理,相信學校暫時較能接受,並可透過調整全方位活動內容去減低影響,例如減少花費較大的校外研習活動、外購到校服務。

現時中學開班線是2班26人,即25+1,如學校收生不足26人,須向教育局申請發展方案。當局擬劃一官津中學的每班派位人數上限,並調整中學開班線至「N(每班派位人數上限)-2」。朱國強認為「復位」勢會影響中學的學額供求,而「N-2」須考慮中學界意見,尤其開班線門檻比現在高的話,或致更多學校收生不足,面對殺校危機。

中學合併存隱憂 擴班或加劇教育失衡

至於參考小學做法,調整中學發展方案,不排除取消特別視學、辦學團體額外注資開高中、與他校合辦高中的選項。朱國強表示,局方要考慮中學的實際情況,尤其以往個案反映,中學合併須兼顧學生高中選修,如合併後無法開科,令學生的學習中斷。他更預計,當局會持續加辣,最終學校須在合併與停辦之間作抉擇。

至於當局擬容許現正開辦4班或以上中一的中學,在符合條件情況下,申請開設5班或以上中一,朱國強不贊成相關措施,認為將加重中學之間的生源競爭,甚至造成「強者愈強」的局面,收生弱勢的學校面臨壓力與危機更大。此舉看似對名校有利,或更利於他們取錄更多優才子女,但形容是「一廂情願」,尤其對全開英文班的中學,加班意味要取錄更多達標學生,學校要維持教學語言安排的難度更高。

記者:李健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