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互減 移民律師解讀:美中經貿關係「重啟」

週一,美中兩國在瑞士日內瓦達成聯合聲明,宣佈在未來90天內大幅削減彼此加征的關稅,標誌著持續緊張的經貿關係出現緩和跡象。美對中的商品關稅從145%降至30%,中對美的商品關稅從125%降至10%。此舉帶來了市場的積極反應,專家指出,這是這份聯合聲明是美中經濟關係「重新校準」的起點。

據報道,此次關稅調整如同一劑強心針,瞬間啟動了全球市場。美國股市三大指數迅速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有所回升。零售巨頭如沃爾瑪、Target、亞馬遜的股價因進口成本下降而受到投資者青睞。中國概念股如阿裏巴巴、京東在美股盤前交易中也同步反彈,顯示出市場對合作前景的樂觀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懲罰性關稅被取消。例如,美方以「芬太尼問題」為名在今年早些時候額外徵收的20%關稅並未被納入調整範圍,而中方也未明言會取消對美高科技產品、農業品等的全部限制。

對此,南加州移民律師薛良權認為,這一看似技術性的關稅調整,實則是兩國在國內政治經濟需求與全球戰略競爭之間精心權衡的結果。這種「快速行動」模式等於是雙邊同時後退一步,為緊張局勢降溫,但雙方都保留了核心的戰略籌碼,為下一階段談判留下彈性空間。

他坦言,此次關稅調整為美中雙方提供了一個重新校準經貿關係的機會。然而,關稅暫緩不等於衝突結束,這場談判雖然化解了部分高溫期衝突,卻未從根本上解決中美之間在技術、產業結構、全球治理方面的系統性矛盾。

薛良權指出,美中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日內瓦協議既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更是下一輪博弈的開始。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期,兩國將在這段時間內評估協議執行效果、試探對方底線,並為可能的長期安排奠定基礎。他直指,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90天窗口期結束後,兩國能否找到平衡點,答案將不僅影響兩國人民福祉,更將塑造21世紀全球經濟的整體格局。「這是美中作為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在全球不確定性背景下,必須共同書寫的一個新章。」本報記者周重佑洛杉磯報道

南加州移民律師薛良權。受訪者提供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