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焦慮症

苗延 醫生

  這個秘密,是我接近耳順之年,才學會對別人坦白,我有焦慮症。

  這一直是我的私密,因為我害怕別人的標籤。焦慮從未真正離開過我,但我學會了與它共處。

  很多人問:甚麼是焦慮症?其實,焦慮本是人類求生本能的一部分。在進化過程中,負向歸因,讓我們更敏銳地察覺潛在的威脅,啟動「戰或逃」反應。

  然而,當這份焦慮過度、成為無法控制的思緒與身體反應時,便成為了一種病。

  我第一次經歷焦慮症是在十七、十八歲的時候。那時,我感到莫名的不安,胸口恍如壓著重物、喉嚨卡住、口乾、難以入睡。身體不適,心緒不寧。我不懂如何求助,家人也未曾正視,我只能強撐著準備高考。

  焦慮症的症狀有兩大層面:心理與生理。心理方面,是無盡的憂慮與預設壞結局,而生理反應,則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腳發抖、喉嚨阻塞、肌肉繃緊、頭痛等,這些都來自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系統。

  那時候,我常被視為「書呆子」,學業以外一塌糊塗。我在圖書館翻閱心理學的書,發現書中描述的「精神衰弱」,正是我的寫照,它實際上指的正是焦慮症或抑鬱症。

  後來我考入了香港大學醫學院。當別人問我將來想選甚麼專科時,我回答:「精神科。」那年代,精神科極為冷門,但我深信,精神病足以摧 一個人的生活質素。

   多年過去,我學會與焦慮症共生,也感恩它的存在。它教我理解脆弱、學習同理、接納自己。我成為了一個負傷的治療者(Wounded Healer)——帶著自己的創傷,走進他人的痛苦世界。它讓我成為更完整的人。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