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局擬立法加強控煙,措施包括禁止售賣加味傳統煙及水煙。有酒吧業界表示,目前餐飲及酒吧市道疲弱,若局方再對加味傳統煙、水煙及另類煙草產品等收緊管制,將加劇北上消費、消費降級等威脅,將衍生大量無牌派對房間和私竇,影響投資者信心,對夜間娛樂業產生毀滅性打擊。業界又指當局從未與業界溝通,冀與政府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如成立「夜經濟諮詢委員會」,共同制定兼顧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的政策。
減少旅客可選擇娛樂項目 令夜生活娛樂失色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梁立仁表示,露天酒吧經營中,靠水煙能引流6至7成的顧客,禁止水煙意味「趕客」,「減少了旅客可選擇的娛樂項目,令夜生活娛樂失色不少」。他指,疫情後,夜間娛樂業已逐漸式微,政府對業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不合情理。而對於政府此前表示,建議禁止售賣加味傳統吸煙產品,並非禁止吸食,梁立仁則指,實際上沒有顧客會選擇原味水煙,「水煙能成為一種文化推動,是因為它有不同的味道,如水果、香草等」,指當局沒有對「原味水煙」的現實經營情況做出考究,又指當局無法回答加味煙及原味煙對身體影響有何區別。





梁立仁又稱,「在公眾地方加強控煙大家都可接受,但在選擇性的場所,吸煙者也是市民,也有選擇的權利,不要將過於道德的標準強加於市民的選擇」。梁立仁又指,疫情酒吧禁令及增加煙草稅的事例反映,若消費者無法循正當途徑享受娛樂,被迫轉投非法市場,黑市私煙、地下水煙酒吧將會如雨後春筍,禁之不絕,政府相關部門的執法成本亦會大大增加。針對水煙,他建議政府可規定持牌酒吧可在某些指定地方提供服務,一方面方便當局監管,亦能令酒吧做到生意,給客人 提供一個正確的、安全的消費場所。
不滿政府未諮詢即立法
業界亦指當局未做諮詢便立法,梁立仁指疫情後當局便沒有與業界溝通,今次加強控煙亦未諮詢業界意見,他希望能夠與政府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確保政策制定過程既科學又透明,例如成立「夜經濟諮詢委員會」,共同制定兼顧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力的政策。
中環酒吧投資者張先生表示,內地消費市場不止價格相宜,更是活力足新意多,亦沒有如香港般限制多多,搶去本地不少消費力,也導致許多投資者轉而投資內地,發展餐飲、娛樂、服務業;又預期嚴謹的控煙措施,將會令投資者對本地餐飲娛樂市場更卻步。他指,若酒吧不提供水煙,將會令顧客消費意欲大減,
張先生又指,香煙的定義要有焦油及尼古丁,而水煙中不一定包含這兩種成分,質疑是否真的對健康非常有害。而對於局方指吸食水煙會加劇肺結核傳播風險,他則表示,香港人都很乾淨,會為顧客提供獨立煙嘴,不會「你一啖我一啖(共用煙嘴)」,許多顧客亦有自己的私人煙嘴,或每個人各點一份水煙,「不會出現二三十人共食一個水煙」。
記者 郭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