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律師公會今日(28日)與25名正在香港城市大學修讀法學碩士及博士的內地法官及司法人員會面。公會主席毛樂禮向他們介紹香港大律師行業的訟辯專業,與事務律師的分工及合作。毛樂禮又指,公會將安排部分內地法官下月中到各大律師事務所實習,期待他們把握這難能可貴的機會,親身實踐所學的普通法理論。公會將繼續擔當橋樑角色,促進兩地司法及法律人才互動交流。
到訪的25名內地法官,當中包括法院院長、庭長、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他們來自不同省市,包括北京、廣東、福建、浙江、湖南等,上月抵港後分別以英文修讀中國法官法學碩士及中國法官法學博士課程,學習普通法和國際法的基礎理論。


毛樂禮率領內地事務常委會聯席主席許偉強、副名譽秘書王永愷及執委會委員何淑瑛等,向內地法官講解公會的運作,以及獨立的自我監管制度,多位法官在會上特別對大律師與事務律師的分工感興趣,踴躍發問。公會代表介紹大律師是專業及獨立的訴訟專才,在香港的司法制度下,大律師享有高等法院原訟庭、上訴庭及終審法院出庭訟辯權。有法官亦問及香港法庭的審訊程序,公會代表解釋當事人須經事務律師轉介後方可委聘大律師代表自己處理案件,按照「不可拒聘」原則,除非有特別原因包括利益衝突或訴訟時間重疊,否則大律師一般必須接納聘任,代表當事人並不等於該名大律師同意或支持那位當事人的行為或立場。
內地法官獲公會安排跟師父實習
到訪公會的部分內地法官將在下月中,獲公會安排到大律師事務所實習一星期,公會的18名資深大律師及大律師,將擔任他們的「師父」。毛樂禮指他們除了可親身感受大律師行業的「師徒制」傳統,更重要的是有機會與大律師們一同處理案件,包括研究相關的法律爭議,參與香港法庭程序等等,有助他們深入認識香港的普通法制度運作。

毛樂禮﹕以多元化活動推廣普通法優勢
毛樂禮表示,今年是公會連續第三年,與城大合作為內地法官安排實習,有內地法官反映,在不同大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獲益良多,並感到十分榮幸。他指公會會繼續透過安排內地法律團體參觀訪問、教授普通法課程,以及安排實習等等,以多元化的交流活動,向內地法律精英推廣香港普通法制度優勢,為國家培育更多具國際化視野的法治人才。
今年是城大法律學院的「中國法官課程」18周年,學院分別開設「中國高級法官法學博士」、「中國法官法學碩士」及「中國高級法官研修班」三大課程,累計有超過一千名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