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資產貶值與中美貿戰交織 重塑全球經濟新格局|陳新燊

2025年,美元資產系統性貶值與中美貿易戰升級相互交織,宛如一場席卷全球的風暴,深刻且全面地重塑着全球經濟格局。在這一時期,美元指數跌破100這一重要的心理關口,黃金價格一路飆升,美債市場流動性風險日益凸顯。與此同時,中美博弈的戰場不斷拓展,從關稅戰蔓延至產業鏈、能源以及貨幣結算體系等多個關鍵領域。

一、美元資產貶值的動因、後果與趨勢

1. 現狀與特徵

美元資產貶值呈現出多維度的複雜特徵,廣泛涉及資本市場、貨幣體系及避險資產等多個層面。

資本市場方面,美股表現疲軟,科技巨頭們也未能幸免,特斯拉(Tesla)及蘋果也因為供應鏈瓶頸與通脹的雙重壓力而舉步維艱。美國家庭可支配收入人均按年下降1.5%,核心零售板塊承受巨大壓力,耐用品消費下滑8%,消費需求明顯萎縮。

貨幣體系面臨巨大壓力,美元指數失守100水平。中國稀土出口管制與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極大地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民幣韌性不斷增強

避險資產趁勢崛起,即使通脹預期回落,資金依然大量流入黃金市場,推動黃金價格飆升。美債市場出現分化,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突破4.5%,短期國債收益率受干預維持在3.9%。然而,6月將有6萬億美元債務到期,極有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

2. 動因分析

美元貶值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內部來看,美國財政赤字佔GDP 比重達6.3%,美債利息支出高得驚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突破9萬億美元,量化寬鬆的空間變得極為有限。外部方面,中國減持7,590億美元美債,沙特推動人民幣結算佔比達到30%,這些都嚴重侵蝕了美元支付體系的根基。

二、地緣經濟重構下的貿易戰新格局

1. 美國內生困境

美國正面臨嚴重的財政壓力。美債收益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聯邦利息支出就會每年增加650億美元,無疑擠壓了基建與民生預算。若中國拋售美債引發市場恐慌,借貸成本將飆升,財政赤字問題會更加嚴峻。

產業方面,農業和製造業都遭受重創。農業方面,對華大豆出口佔比從62%降至18%,愛荷華州失業率預計上升0.8個百分點;製造業中,科技企業研發支出縮減5至8%,汽車業利潤下滑12%,矽谷裁員規模或達7萬人。中小企業更是陷入危機,融資成本升至6.2%,破產率或創2008年以來新高。消費方面也持續惡化,關稅成本轉嫁使得耐用品消費萎縮8%,服務消費增速放緩至0.5%,零售額按年下降4.1%。

2. 中國戰略反制

中國以「三點一線」布局巧妙應對貿易戰。核心訴求明確,商務部要求「分階段取消對華單邊關稅」作為談判前提,採取「不接招、不對賭、不陪玩」的堅定策略。

在產業鏈上,對美光科技啟動安全審查,縮減稀土出口配額15%,波音訂單延緩致其股價下跌6.2%。同時,積極開拓替代路徑,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9.2%,RCEP中間品貿易佔比升至43%,有效對沖了美國市場收縮(按年降7%)。

3. 全球能源與貨幣體系裂變

人民幣結算在全球能源貿易中崛起,佔比達21%,阿聯酋LNG協議價格較美進口低38%。沙特等產油國重新評估對美元結算依賴,大大削弱了SWIFT的主導地位。新興結算體系也在快速發展,伊朗、俄羅斯加速接入mBridge系統,2025年數字貨幣結算量或達3,200億美元,這讓美國能源企業成本增加 15%,頁岩油市場份額被擠壓3至4個百分點。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美貿易戰的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都需要不斷調整策略,在博弈中尋找新的平衡和發展機遇。

相關文章:6月美債集中到期 對金融市場及中美貿戰影響|陳新燊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