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余非:烏方斥中國參戰;俄方認朝鮮加入;特朗普見澤連斯基……這是個怎樣的戰局?

 

 

星期一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2025年4月28日

余非:烏方斥中國參戰;俄方認朝鮮加入;特朗普見澤連斯基……這是個怎樣的戰局?

 

俄烏戰爭,又或是俄烏和談的發展已轉入關鍵階段。值得留意當中一些微妙的變化。今集節目整理相關新聞,也為俄烏戰爭發展留紀錄。

首先要談澤連斯基想拉中國落水這件事。烏方早前、4月上旬,說在東部頓巴斯戰場有烏軍跟六名中國軍人交戰,並俘虜其中兩人,事後煞有介事地讓二人出鏡,並為此開了記者會。烏方為此召見中國臨時代辦要求解釋,質疑中方稱不參與俄烏戰爭的承諾是否可信。其實俄烏雙方都有外國僱傭兵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別說有中國內地人參戰,初期便有一名台灣人參戰並公開自己身份。那名台灣人加入的是烏方,很早便陣亡。而歐美就更加有不少退伍軍人加入烏方兵營,有些是做軍事顧問。初期在馬里烏波爾鋼鐵廠之戰,出來投降或戰死的便不乏歐美兵團。所以烏克蘭政府的做法是故意抹黑中國,拿一兩個中國僱傭兵來說事。澤連斯基想拉中國落水的事不只上面一宗。4月下旬,澤連斯基在基輔一場記者會上說,有中國公民在俄羅斯無人機工廠工作,並盜取中國無人機技術。澤連斯基表示,已就此事傳召中國駐烏大使,提出嚴重關切。而中國外交部即時嚴正重申,堅決反對無端指摘和政治操弄。

而事有湊巧,就在此時,俄方忽然高調承認朝鮮有派兵參戰,令國際新聞的關注點立即轉移到也是亞洲人面孔的朝鮮身上。因為對國際媒體而言,金正恩更加吸睛。4月下旬(4月26日),俄羅斯和韓聯社等國際媒體報導,莫斯科首次證實有朝鮮士兵參戰,並感謝朝鮮的貢獻。事緣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向總統普京滙報庫爾斯克州已經「完全解放」;期間,總參謀長特別提到朝鮮按照《全面戰略夥伴協定》派兵參與戰事。其實早前已傳出有朝鮮士兵被俘的新聞,只是俄方不予置評,不回應。而此次總參謀長形容朝鮮士兵與俄軍並肩完成作戰目標,並且在戰事中展現:高度專業及忍耐力、勇氣和英勇。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俄羅斯永不會忘記朋友。而俄羅斯方面的做法有他的章法,是強調朝鮮參與的是庫爾斯克州戰役。這場戰役不是發生在烏克蘭境內,是烏方踩紅線,正式揮軍入侵俄羅斯領土——不是射飛彈入俄境,是發動幾萬名烏軍入侵俄羅斯領土。因此,俄羅斯公開承認朝鮮有參戰的,是俄羅斯領土被入侵的戰事,不是已打了三年的俄烏之戰。

朝鮮的情況與在俄烏戰場上發現零星的中國士兵此事相比,後者立即變得不那麼重要。零星的中國僱傭兵,跟朝鮮方面派以幾千計的士兵參戰,一定是後者更加重要。

上述新聞我無意過渡解讀,只是客觀效果是俄方以另一則更爆的新聞,搶走了烏方活捉兩名中國人戰俘的新聞熱度,無形中打散了澤連斯基想抹黑和拖中國落水的意圖。再強調一次,上述新聞不需要有直接關係,但是對長期跟進的人而言,會感覺當中有某些默契。談完中俄,以下談特朗普和歐洲方面的情況。

白宮直播爭拗那一幕,以及澤連斯基立即去英國倫敦圍爐取暖那一幕,公眾應該記憶猶新。那時,特朗普以為可以速戰速決,所以獨食地甩開歐洲,直接跟普京談。意想不到是一切未如想像中順利。而同時,特朗普的關稅戰開局失利。現在特朗普的戲碼全部進入第二回合。特朗普沒有「企硬可言,作為生意人,他立即改口和調整策略及調子。而梵蒂岡羅馬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及時成了一個臨時舞台。

就在4月26日教宗葬禮這場合,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短聚了十多分鐘。主要是公開安撫了澤連斯基。為何要安排這戲碼呢?不是澤連斯基特別重要及有本事,是特朗普在過去兩個月跟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開戰,他要整頓美國政府多個部門,並同時打關稅戰。在過急的多方出招之下,特朗普暴露了自己沒有執行能力。舉例,因為特朗普裁員和削減搞顏色革命的部門的資助,令他未能靠「橫手、例如利用烏克蘭反對派換走民望低的戲精澤連斯基。在美國國內有沒有能力調動各方力量,是未來觀察特朗普的關鍵。特朗普此次是有備而來地重新執政,背後有一套保守派的計劃書。然而,現在執政快滿一百日,反映出來的,是原來有計劃書也沒用,如何執行才是關鍵。因為沒有額外的力量幫特朗普換走澤連斯基,或向他施壓,於是在調整策略之下,特朗普被動地要在梵蒂岡加入與澤連斯基短暫見面這安排。還要上演安撫澤連斯基,「啊原來如此,原來俄羅斯這樣壞……,讓澤連斯基有下台階去演他的戲份。澤連斯基見完特朗普後,立即在社交媒體發帖,表示此次一對一的會面極具象徵性,雙方的討論涉及保護烏克蘭人的生命、無條件停火、可靠且持久的停火以及防止戰爭重演。還表示:「若能共同取得結果,此次會面有可能成為歷史性的會面。謝謝你,特朗普總統!」那十多分鐘的會面,令澤連斯基將功勞歸於他和特朗普;也讓澤連斯基洗底、裝乖孩子,演一次奉承特朗普的戲碼,保住他本人在美國的身家財產。

特朗普上述安排不是專為不重要的澤連斯基而設,是做給當時在梵蒂的歐洲、歐盟領導人看,例如法國馬克龍,為第一回合甩掉歐洲做補償。4月26日當天,特朗普和馬克龍深深地握了手;這次握手還被媒體大做文章。而馬克龍也搶著邀功,跟澤連斯基進行了類似特朗普的短暫會面。然而法國方面未滿意,仍然炒作,質問為何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是一對一會面?為何沒有馬克龍的份兒?還炒作最初是三張椅子的佈置為何最终移走了其中一張。總而言之,炒作反映歐洲在和談上很在意自己是否佔一席位。之後,馬克龍在社交媒體發帖,指他跟澤連斯基交流積極,並確認烏克蘭「準備好無條件停火」。不只的,馬克龍還特別強調,結束俄烏戰爭「是我們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共同目標」,強調澤連斯基願意與美國和歐洲合作以實現停火。

總括而言,無條件停火、並進行談判(起碼開一個頭),是當前美歐的共識,澤連斯基是必須存在的演員,不過他只需配合劇情發展。而普京方面,幾乎是同一日見了特朗普的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也清楚表示可以無條件進行和談。而普京願意轉入和談的軌道,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實戰上已打出成果。尤其是烏方最新的嘗試——入侵俄羅斯境內、庫爾斯克州已完全失敗。烏方一定否認行動失敗。而俄方證明庫爾斯克州已被收回的證據之一,是俄方已開始清點傷亡人數。公佈表示該州合共有幾百人死亡;此外,有50多名該州市民仍被烏軍扣留。俄方為此提出抗議。

而俄方願意談判的第二個原因,是已經熬到歐盟開始批判馮德萊恩的時刻。別看白宮直播爭拗之後,歐盟及英國實牙實齒表示要支持澤連斯基,還說要向烏克蘭派駐歐洲軍。問題是口講容易,有沒有能力持久實踐是關鍵。而歐盟在俄烏戰事上的強硬姿態,主要取決於馮德萊恩。她擺明是美國民主黨及相關利益集團的棋子。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4月26日,教宗葬禮同一天,瑞士德語媒體《世界週刊》(Die Weltwoche)評價馮德萊恩——說她「有毒」,成為歐盟負擔。當前,因為關稅戰而令歐盟處於脆弱而艱難的狀態,於是有更多人敢於批評馮德萊恩。當前的歐洲關稅和貿易爭端困難未解,烏克蘭衝突久拖未決,馮德萊恩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在關稅戰之下,馮德萊恩從前對華的態度不會獲得歐洲國家支持,因為大家都急於開發中國市場。當然,馮德萊恩的對華態度最近已稍為轉了口風。但口講無用,問題是馮德萊恩主政下的歐盟內部矛盾加劇。從前沒有關稅戰和經濟壓力大家還可以得過且過,現在歐洲面對實質困難, 一切便很不一樣。據報,歐盟高層已在蘊釀如何換走馮德萊恩。這個,也是俄羅斯願意開始轉軌走談判方向的原因之一。因為俄羅斯要熬到歐盟的主戰派沒有市場為止,那時才是和談的時機。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在俄烏戰爭的停火問題上,突如其來的梵蒂岡羅馬教皇方濟各的葬禮成為美歐走回一致的契機。

當前,特朗普執政快滿一百日。在加關稅戰打不出正面成績之下,以及內部執行能力出大問題之下,特朗普必須令俄烏和談有進展,即使未正式停火,也要被人看見已經開始和談,令他拿得出一些實質成績去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執政困境。

至於被邊緣化的烏克蘭社會民生又如何呢?有烏克蘭能源專家表示,如果今年年底戰時狀態未改善,經濟持續下滑會達致危機水平,甚至瀕臨大規模社會危機,會面臨新一輪的移民潮和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當然,澤連斯基及其家族的家產不受影響,因為都不在烏克蘭,據說部份安置在歐洲、部份安置在美國。

 

singtaotv星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