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本文談國際時事,跟進當前世界、包括中國的情況。當前整個大環境很多方面都處於未歸邊的狀態,正負面影響都在產生作用,互相矛盾的訊息也同時存在。一如我前文所述,由加關稅引發的大混亂第一回合應該已完結,現在是進入未歸邊,混亂和矛盾並存的第二回合,值得密切觀察第二回合的發展。
先看歐洲,連任成功的馮德萊恩雖然親美,但她是拜登民主黨,軍火、石油商等deep state利益集團的一份子,是他們佈置在歐洲的棋子。馮德萊恩跟正要向美國deep state深層政府開戰的特朗普政府不是同一幫人。因此,仍然由馮德萊恩主政的歐盟對特朗普的加關稅會強硬到甚麼程度,有待觀察。特朗普始終不是馮德萊恩的「自己(隊)友」。而所有政治角力,重頭戲都在背後進行,一般人沒可能即時知道內蘊。然而,積累至一定張力後,少不免總會有蛛絲馬跡浮出水面。歐盟在第一回合的表現,是擺明要反擊,也作出了一些應對。4月9日,歐盟成員國表決通過首輪對美國加關稅的反制措施,就是對一系列美國產品徵收高達25%關稅。至於往後如何執行,有沒有轉機,有沒有商量餘地?全部要等第二回的下回分解。
眾所周知,正當歐盟和特朗普政府大打關稅戰時,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美。 不少分析已指出她是右翼民粹主義者,當選後在言行上有所收儉。看梅洛尼的新聞不可以只讀標題,例如,標題說她支持北約保護烏克蘭;細看內文,便知道梅洛尼只支持保護烏克蘭,卻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對於在烏克蘭派駐歐洲軍,她支持有美國參與下進行歐洲駐軍行動,是不撇開美國之下的支持。她說,「激怒美國只會適得其反,我們無法取代美國的援助。」於關稅戰之下訪美,梅洛尼彷彿成了特朗普的歐洲密使。有趣的是梅洛尼4月17日訪美,英國首相斯塔默立即在第二日、4月18日跟特朗普通了電話,談關稅和其他問題,表示英美同意保持聯系。而同一時間,英國財政大臣在訪問中表示:不會與中國脫勾。
法國馬克龍也傳出要約見特朗普。上面的情況如何解讀呢?歐盟這個機構對關稅會反制是事實,不過歐盟的成員國如意大利等不會和美國反面也是事實,甚至在危機關頭不少政客搶著做美國和歐洲的中間人–梅洛尼便是其中一人。她已成功取得特朗普會訪問意大利的承諾。
此外,據報特朗普政府「擬」、打算就中國關稅設立特別小組。消息一出,便有傳媒強調特朗普急了,甚至害怕了……;然而,與此同時,又有消息反映美國計劃向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此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以301調查,針對中國物流、海事、造船領域採取一些措施。
所以,面對一個多方出招、各有所圖的局面,如果只執住其中一點做文章,不是事實的全部。現在,第二回合才剛開始,一切有待發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