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當戰爭展開、更要清晰思考,假消息太多:關稅暫緩、豁免電子產品、降低芯片限制?真得來假!關於245%關稅……
畢竟、特朗普要的是錢。
分管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會談,討論如何取消美國征收的所謂對等關稅,以及鋼鐵、鋁和汽車關稅。了解相關討論的人士透露稱,兩小時的會談並未取得進展,美國未表明其在貿易談判中的訴求。歐盟委員在會後仍對美方立場不甚明了,難以確定美方的意圖。
美方明確告知歐盟,即使雙方談判結束後,華盛頓將保留一定程度的關稅,美方也沒有說明歐盟該如何做才能降低這些關稅,讓歐盟方一頭霧水。
中國視美國對等關稅為戰爭?中國這次的反擊、表現了極不尋常、前所未有的決心。
如果中美之間的戰爭早已經展開,那「對等關稅」是其中一場戰役,12年來,中美對抗經歷無數戰役:「重返亞洲」、「TPP圍堵」、「南海仲裁」、「特別關稅」、「制裁華為」、「威迫退市」、「孟晚舟案」、「清單制裁」、「香港黑暴」、「金融壓制」、「小院高牆」、「芯片脫鉤」、「電動車關稅」、「芬太尼關稅」、「對等關稅」……
中國由只作防禦、做好自己,到向美國官員對等反制、稀土管控、反制清單、首次大規模反擊。不再提高反制關稅,是避免反制漩渦升級為熱戰?不如說省得無聊。
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儘管外部衝擊對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但對此中央政府已經作了充分估計。中國非常清楚在任何形勢下,都必然是被美國針對的目標,就算這次退讓了也不可能逃過後續的狙擊,既然避無可避、那倒不如借對手揮動並不明智的大棒,在早有準備的情況下,來進一步改變中美在貿易上的對抗形勢。
對中國而言,美國關稅並不是新鮮事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早已實施高額關稅,並且在拜登任期內持續,到2024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稅率從 3.1%大幅提升至19.3%。這也導致中國低附加值製造業、例如成衣、鞋帽、低檔電子產品在2020年大量出走,許多中國廠商將生產線轉移到越南等東盟國家、以至於一帶一路國家。但是損失了這部分出口、倒逼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再加上美國對華科技出口的管制,中國只能加快技術提升,當時為此提出了35項被美國「卡脖子」的重點項目。
結果5年過去,中美貿易額持續上升、逆差繼續擴大。中國製造業產能不但繼續快速上升,在太陽能、新能源和芯片等新興戰略產業高歌猛進,令歐美要用產能過剩、改變環保目標、來壓制中國在高科技的發展速度。之前提出35項「卡脖子」名單,只剩下7項,這種轉變,令中國人更確信只有自身的進步和提升,才是應對外在挑戰的底氣。
中國經濟就只靠出口貿易?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近人民幣44萬億,規模創歷史新高。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年增7.1%,進口額18萬億,增長2.3%。中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萬億元,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國的消費水平為何上不去?中國沒有提前消費的習慣、除了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