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女子長跑運動員屈旨盈在周一(21日)的波士頓馬拉松中,交出令人驕傲的成績——2小時51分40秒。作為全球最具歷史和難度的馬拉松賽事之一,波士頓馬拉松對每位長跑選手而言都是一次嚴峻的挑戰,而對屈旨盈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她十年馬拉松歷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衝過終點線後,屈旨盈激動地同等在終點線的媽媽擁抱在一起。她感謝親友以及波馬主辦方的支持和鼓勵,讓她順利完賽。在今年三月舉行的第20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中,屈旨盈代表香港隊出戰,以2小時46分57秒的成績獲得第七名。
據悉,屈旨盈自四歲開始接受體操訓練,她曾是香港體操代表隊的成員。在港浸大修讀本科期間,她在偶然機會下加入大學的越野隊,她的跑步天賦亦隨之被發掘。隨後,她將訓練的重心轉移至長跑方面。近十年來,屈旨盈在長跑賽項目成績斐然,先後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在香港女子馬拉松排名第一,並於2021年渣打香港馬拉松半馬拉松女子組為香港爭光,摘冠而歸。
馬拉松無捷徑 每一步都是累積
曾在港浸大攻讀體育及康樂管理,屈旨盈不久前回到母校,同校友們分享她多年來的訓練心得,她指出,長跑的訓練重點在於持續與積累。她說:「運動沒有秘密,成績就是你的訓練與努力的反映。就算只是每天跑30分鐘,日積月累都能看到自己在身體與心理上的轉變。」
這份堅持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屈旨盈說:「每一步都算數,即使是短短的跑步,只要日復一日地堅持,就會看到成果。」
在同校友們的交談中,屈旨盈亦談及新冠疫情對她訓練生活的衝擊。當時不少運動場地關閉、訓練夥伴無法相約,加上必須配戴口罩跑步,對長跑選手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
「我把訓練強度調低,確保自己能持續練習,同時保護健康。沒辦法在運動場跑,我就轉到海濱公園練習,甚至在山坡進行hill repeats(重複爬坡訓練)。」
除戶外訓練,她亦在家中進行核心訓練與徒手肌力訓練。「這些在疫情間保持身體狀態的鍛鍊方式,幫助我在運動場重新開放後能更快回到正軌。」屈旨盈說。
屈旨盈認為,即使面對挑戰,態度才是關鍵。她說:「我們不能改變情勢,但可以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保持樂觀、堅持訓練,就是最好的回應。」
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
屈旨盈的訓練從來不只是為了比賽。她說:「跑步對我來說是一種紓壓方式,是我與自己對話的時間。我喜歡感受呼吸、心跳、每一個腳步,那是一種存在感。」十年來,她從未感到厭倦,反而更加享受奔馳在每條賽道上的時刻。她說:「我無法想像沒有跑步的生活,這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對有志參與馬拉松的新手,她建議先從每周兩至三次的快走與慢跑開始,逐步建立運動習慣,再慢慢增加時間與強度。她強調熱身與緩和不可或缺,並建議使用心率錶記錄訓練強度。
「運動沒有捷徑,唯有堅持與聆聽身體,才是長遠之道。」她也推薦初學者在運動場與海濱公園訓練,「地面要平坦,避免因地勢不穩導致受傷。」
這次在波士頓馬拉松的亮眼成績,無疑再次證明屈旨盈在長跑界的實力與決心。展望未來,她表示會繼續挑戰自己,也希望透過自身經歷啟發更多人走進跑道。「無論環境多困難,只要你還在堅持,身體與心靈就會慢慢變得更強大。」
現在的屈旨盈在日間堅守教學工作,利用空餘時間練習,努力嘗試打破自己的紀錄。對屈旨盈來說,獲獎牌只是一種獎勵,她更享受鍛煉的過程。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屈旨盈曾是香港體操代表隊的成員。檔案圖片

完賽後,屈旨盈和母親合影。

屈旨盈在波馬比賽中。

屈旨盈展示波馬的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