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客室|90度熱水即溶解 碳排放追蹤再升級 EzyGreenPak水溶環保袋破塑膠困局

今年2月渣打馬拉松派發的水溶性環保袋,實際是本地初創公司EzyGreenPak的產品,採用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改良的聚乙烯醇(PVA)專利技術,遇上90度熱水便會溶解,不水溶棄置堆填區兩年後亦可完全分解,解決塑膠污染問題。90後創辦人林惠芳(Wendy)當初通過電郵自薦取得合作機會,一戰成名,旗下產品的客製化溶解溫度與環保優勢,加上可追蹤產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綠色數據平台,獲不少追求可持續發展及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的企業青睞。她期望,通過引入新技術,逐步改變企業和消費者的習慣,推動真正可持續的環保包裝。

EzyGreenPak創辦人林惠芳盼以水溶新技術,推動可持續環保包裝。
EzyGreenPak創辦人林惠芳盼以水溶新技術,推動可持續環保包裝。

 

林惠芳長年參與渣打馬拉松,向主辦方自薦取得合作機會。
林惠芳長年參與渣打馬拉松,向主辦方自薦取得合作機會。

 

「其實是我自己發電郵自薦的。」EzyGreenPak創辦人林惠芳(Wendy)憶起與渣馬的合作,笑言自己長年參與渣馬,發現去年主辦方派發的完賽紀念包,採用了水溶性環保物料,感受到對方對環保、可持續發展和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重視,大膽通過電郵聯繫主辦方,介紹自家公司的新水溶物料,「他們態度很開放,後續開了數次會,也給予我們很多支持。」

真正可持續無害環境

有關決定成為EzyGreenPak的重要轉捩點,Wendy坦言,作為初創公司,無人脈、缺經驗,「除了自薦想不到其他方法,當時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正確,但我就是這樣開始的,甚麼也去嘗試。」此前,Wendy曾嘗試向其他公司自薦,但大多在了解過後都未有回音,在渣馬「一戰成名」後,多了中小企願意採用,而她在參與初創比賽期間,亦認識了信和集團,其後與對方展開合作。

專利水溶性物料在攝氏90度或以上的熱水內,僅需幾分鐘便溶解。
專利水溶性物料在攝氏90度或以上的熱水內,僅需幾分鐘便溶解。

 

EzyGreenPak的「水溶性不織布袋」採用專利技術,重新調配聚乙烯醇(PVA)和生產技術,製作新水溶性布料,把製成的環保袋放進攝氏90度或以上的熱水,僅需幾分鐘便可溶解,消失在水中,不會對水源水質造成污染和破壞。而即使不溶解、直接丟棄至堆填區,據實驗數據顯示,該環保袋在71天內已分解超過60%,約兩年可完全分解,達成真正的可持續包裝。

相關物料的研發,實際也由Wendy的經驗衍生。她的家庭於內地經營製衣廠,據她所指,其家族製衣廠過去也曾在客戶要求下,搜羅採用洗衣珠外包膜技術的水溶性膠袋,作為衣物的包裝,惟實際操作發現潮濕天氣下,一般水溶性膠袋會變得有黏性,工人難以將衣服放進袋內,到客戶手上亦因袋與袋之間的黏性,影響包裝的美觀。適逢新冠疫情,製衣廠定單銳減,她與家人投入改良該水溶材料,與華南理工大學專家合作,終研究製成新物料。

EzyGreenPak與華南理工大學專家合作,改良聚乙烯醇(PVA)專利技術。
EzyGreenPak與華南理工大學專家合作,改良聚乙烯醇(PVA)專利技術。

 

攜手華南理工改良物料

部分本地企業於內地網購平台大量訂購環保袋,Wendy說,與該類環保袋相比,EzyGreenPak環保袋的生產成本高約30%至40%,實際價錢按環保袋的大小,以及採用多少種顏色而定,如採訪當日所展示的環保袋,每個售價約4元至5.5元,「不少顧客與我們反映,價格不如想像中昂貴。」

她提到,新物料需要特定機器生產及上色,加上印刷過程堅持環保,採用優良的環保油墨,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她透露,由於新物料極「吸色」,數碼印刷的顏色顯得不夠鮮艷,「曾與本地知名數碼印刷廠合作,但因物料遇水後需即時加熱固色,需花長時間調校。」另一方法是若採用絲網印刷,但每種顏色需人手單獨印刷,如環保袋有5種顏色,便需印5次,印刷時需墊紙板防止透色,工序比普通不織布或帆布更繁複。

Wendy續指,一卷布料上機後,每小時可產出3000個平口袋,但機器調校時首100個常因黏合瑕疵報廢,形成固定損耗;為節省成本,已預先設計8款標準袋型及尺寸,供客戶選擇,當客戶下單一千個,亦可直接進行印刷交貨,大幅縮短生產周期,至於印刷如1萬個以上,則開放客製化。儘管成本較高,但因可按客戶需求調整溶解溫度,仍獲不少商業客戶的認可。

林惠芳的家庭經營製衣廠,成為她創業的契機。
林惠芳的家庭經營製衣廠,成為她創業的契機。

 

完整掌握生產運輸數據

除了環保袋,EzyGreenPak也有嘗試研發其他產品,例如以99%澱粉製成、可溶於水的澱粉粒,可以在運輸貨品時,取代發泡膠粒達防撞功用。此外,該公司也開發綠色數據追蹤平台,記錄自家生產和銷售生產鏈的碳排放量。Wendy指,不少公司需要做ESG報告,但難以估算購入產品的碳排量,遂設計有關平台,計算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我們能夠完整記錄原料的來源地信息,掌握生產的耗電量和用水,並能追蹤運輸過程,包括使用的車輛類型和油耗數據。」

EzyGreenPak曾參與科技園Ideation創業計劃,Wendy說,目前正申請下一階段的資助,亦考慮推出產品至外地,但暫不考慮融資,「可能因為做工廠的思維更傾向於實業,想務實一點,先集中在產品上,做到一定程度才去想其他事情。」

Wendy期望,帶領EzyGreenPak擴展其他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包括新型碳排放追蹤系統,讓消費者重新認識綠色生活,逐步改變企業的習慣,朝向更負責任和可持續的選擇。對於創業成敗,她態度豁達,「我創業是因為真的很喜歡ESG和可持續發展,而這件產品也很有價值,所以想去嘗試,如果失敗也沒關係,最多就回去打工,希望一步一步引入更好、更新,能夠幫助地球的技術!」

林惠芳期望帶領EzyGreenPak擴展其他可持續發展的方案。
林惠芳期望帶領EzyGreenPak擴展其他可持續發展的方案。

 

全家動員撐創業 有歡笑更有拗撬

EzyGreenPak的架構獨特,核心團隊是Wendy的家人,全家總動員支持其創業。

「初創無錢!」Wendy笑指,EzyGreenPak團隊未有聘請員工,由家人支援,「爸爸有豐富廠房經驗,100%負責生產;弟弟協助開發綠色數據追蹤平台,擺展覽時會找媽媽和妹妹幫手。」

然而,家人合作亦帶來挑戰,她說,「我想一般人也是這樣,對同事可能會有禮貌些,但對家人會容易發脾氣。」她指,在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之間,與父親時有分歧,「作為傳統廠商,爸爸堅持多年經驗,而我比較了解客戶需求,雙方磨合過程中難免爭執。」儘管如此,家人同心協力,仍是EzyGreenPak突圍的關鍵。

林惠芳於亞洲不織布展覽暨會議(ANEX ASIA)示範物料的水溶效果。
林惠芳於亞洲不織布展覽暨會議(ANEX ASIA)示範物料的水溶效果。

 

EzyGreenPak參與聖誕社企市集嘉年華。
EzyGreenPak參與聖誕社企市集嘉年華。

 

跨界實踐新思維 助柬埔寨工廠優化ESG

Wendy大學主修國際商業,畢業後曾在製衣公司及科技類的初創企業任職,期間曾被安排至柬埔寨,協助當地製衣廠改善流程及優化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水平。

Wendy說,曾被指派至柬埔寨吳哥的社區工廠,協助改善其ESG流程。她指,該工廠由日本非牟利組織創辦,專門為當地弱勢婦女提供就業機會,主要生產手工製作的袋和拖鞋,每件產品均會蓋印,標示製作女工的信息,「例如工人A負責縫製、B負責品質檢查、C負責包裝等,讓消費者清楚知道產品的製作者。」她與團隊為此機制建立電子系統,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各步驟的參與者,還能直接聯繫女工或支付額外獎勵金。

此外,Wendy也參與當地另一工廠的項目,改善工人洗手間設施。她指,當地工廠普遍存在階級差異,管理階層與工人使用的洗手間環境懸殊,團隊通過提升洗手間環境,增強工人的歸屬感,「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3P原則』,追求Profit(利潤)和保護Planet(地球)的同時,更要重視People(人)的福祉。」

記者:林家希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