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人相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再加上「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對不少人來說,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星期日舉行了本季賽馬第一場新馬賽,賽前被廣泛看好的「渾身解數」結果幾經艱苦,以短馬頭(俗稱贏條馬鬚)的距離險勝「不勞而獲」,校友圈有不少關於這兩匹馬的名字的討論,有人說賽果證明成功靠努力,不會不勞而獲的,但亦有人說不勞而獲已能奪取亞軍,性價比較全力以赴才勝出高,師兄弟間以賽馬說笑人生,蠻開心的。
剛好在議會也有位師兄提出「最怕改壞名」,事緣在政府公布醫療收費改革,普通科門診「藥物每項五元,最多四星期」及專科門診「藥物每項二十元,最多四星期」,田北辰議員認為容易令市民混淆需要每四星期取藥一次,他建議改為「每項藥物每四星期五元」及「每項藥物每四星期二十元」,盧寵茂局長回應表示認同之餘,亦認為需要「智者」制止恐慌和謠言傳播,這類議事廳的對答花邊,往往是有效的公共政策溝通工具。
有其他有討論空間的公共政策名字嗎?
我修讀公共行政時,其中一條試題是「危險斜坡」的處理,這個名字牽動情緒,令當時政府增添了不少「拆彈」的難度。
另一個老生常談是例子是香港反吸煙的主舵手「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不少社會人士曾建議更改名字,但我理解這涉及修改法例和其他技術問題,建議暫時未能落實。
而「最佳」的反面教材肯定是「太空油」,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把它正名為「太空油毒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