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寫過一篇有關香港理工大學駐校藝術家,古箏大師鄒倫倫博士的音樂工作坊,這個星期二晚上,我便參與了一場位於校內賽馬會綜藝館,由鄒博士主持的《穿越時代之古箏詩篇》音樂會。 音樂會邀請了理大校友會聯會中樂團參與演出,音樂會命名為「穿越時代」,鄒博士精心挑選了多首古今中外名曲,傳統曲目有古曲《高山流水》、《金蛇狂舞》、《漁舟唱晚》;古箏名曲《戰台風》、改編琵琶古曲的《春江花月夜》;改編小提琴協奏曲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之化蝶》、二胡與古箏及鋼琴的《蘭亭序》;民族曲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與結他及鼓樂合奏的《山之歌》,更有英文歌《More Than I Can Say》,曲目包羅萬有,樂器配搭更是新穎精彩。
上一篇工作坊的文章記述了關於中樂自由加花的技巧,不是模仿近代西方的爵士樂,而是傳統的絲竹小組合奏,但今次與結他的合奏,甚至演奏英文歌,就的確是穿越時代的代表作,我就覺得非常好玩。
每個時期的音樂演變,都有創意的實驗作品,用中樂來演奏英文歌或西方古典樂曲,有人會覺得九唔搭八,也有衛道之士反對破壞了傳統的中式美學,但其實現在已進入了AI年代,中樂加上電腦程式已不是甚麼新鮮事,電影配樂中就常常出現,我自己也很喜歡中國風流行曲。就像古典樂的小提琴和鋼琴合奏,聲音與畫面都非常匹配,但其實這兩種樂器的發明時間相差超過一百年,當年第一次嘗試用這兩件樂器作合奏的音樂家,也遇到了很多反對的聲音,可能也想不到幾百年後的現代人,會視這兩種樂器為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