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2日是全球慶祝「地球日」(Earth Day)重要的日子。地球是我們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命。每一年全球慶祝「地球日」都有不同的主題,2025年的主題是:「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地球」。
2025年全球人們慶祝地球日,地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命。慶祝地球日的同時,環保主義者呼籲所有人團結起來、共同開發可再生能源、以便在2030年將清潔電力產量提高兩倍。
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慶祝全國際性環保節日,地球日源自1969年1月,來自威斯康星州的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Gaylord Nelson),他長期以來一直關注著美國日益惡化的環境。在1969年1月,他和其他許多人目睹了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發生的大規模漏油事件造成的破壞。他受到學生反戰運動的啟發,納爾遜參議員希望通過新興的公眾對空氣和水污染的意識來注入學生反戰抗議活動的能量。納爾遜參議員向全國媒體宣布了在大學校園進行教學的想法,並說服了具有保護意識的共和黨國會議員皮特麥克洛斯基(Pete McCloskey)擔任他的聯合主席。他們招募了年輕的活動家丹尼斯·海斯(Denis Hayes)來組織校園宣講會,他們選擇4月22日,即春假和期末考試之間的一個工作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海斯在當年定位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草根運動,1970年4月22日就是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起源、也催化了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
從90年代開始,環保運動從美國面向全球,如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經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已經演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每一年的全球慶祝地球日,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世界地球日2023的主題是「投資地球」(Invest In Our Planet).讓人類珍惜食物、樂餉助人、給食物二次生命。食物銀行與所有的環保組織都呼籲公衆以行動關注食物浪費,減少剩食,同時鼓勵民衆將罐頭、乾糧等捐贈予慈善機構、食物銀行幫助更多的人群、給食物二次生命。在2024年,地球日的主題是「多一塑不如少一塑」(Planet vs. Plastics),呼籲全球人團結一致,終結塑膠污染對地球與所有生物的危害。2025年的主題是「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地球」,呼籲共同開發再生能源。
愛護地球我們人類與生物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2025年的焦點圍繞以下幾個方向:氣候變遷與氣候正義: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更強力的減碳行動,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推動太陽能、風能等替代化石燃料的發展,永續生活與消費:強調個人行為與系統變革的結合,塑膠污染與資源回收:全球塑膠污染危機依然嚴峻。
地球日活動形式多元,常見的包括:社區清潔行動,植樹或城市綠化,舉辦環保講座、工作坊、展覽,推廣綠色產品與永續品牌。學校和企業的減碳挑戰、素食日等活動,網路串聯與社群媒體挑戰(如#EarthDay2025)。
在2025年,地球日不再只是象徵性地提醒大家要「愛護地球」,而是成為促進行動、影響政策與商業決策的重要節點。尤其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物種滅絕等議題愈發嚴重的今天,地球日像是一個年度的「環保報到日」,呼籲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至於人們應該怎樣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環保主義者強烈呼籲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縱然在外用餐,盡量攜帶自己的餐具;節能減碳,如利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騎腳踏車、走路;支持當地有機食物與永續品牌並分享環境相關資訊,同時也鼓勵學校或職場舉辦地球日活動,讓兒童在幼年既有愛護地球、保護大地的環保意識與觀念。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2025年4月22日全球慶祝地球日。
芝加哥湖畔的花樹綻放,似乎在說歡迎地球日的降臨。 梁敏育攝
愛護地球、愛護大地、更須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源。 梁敏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