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周重佑洛杉磯報道
隨著關稅戰的不斷升級,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45%的關稅,部分中國商品的總關稅稅率已高達245%,專家預測美國日常食品價格或將進一步攀升,加劇食品通脹,推高民生成本。據報道,價格具體上漲時間取決於商家庫存周轉情況。其中,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也開始上漲,包括大米、掛麵、粉絲、調料、特色零食、中藥材等日常餐桌上的食品。
來自洛杉磯的餐飲食材批發商王先生表示,目前現有的庫存食品已經漲價三成或以上,「漲得太離譜,都沒辦法承受,貿易市場都被打亂了。」他舉例道,以前華人超市一包米餅零食的價格為4.99美元,在加徵關稅之後,已經漲到6.99美元。
王先生坦言,身邊做批發貿易的華人商戶,主要都是家庭經營的小企業,「只要是做中國進口生意的小商家,都在清理庫存,大倉庫換小倉庫,沒辦法撐下去,生意都沒法做。大家現在基本上都躺平了。我們進貨成本已經漲了很多,最近一次中國進貨價格暴漲,擔心以後整個商業模式都要改變,未來可能會開發更多的進口食品來源,比如亞洲其他國家。」
他強調,很多華人移民都是「中國胃」,非常依賴華人超市的中國食材和中國調料,因為這些商品在其他美國超市難以找到。「關稅戰帶來的影響很大,大家現在都非常擔心和沮喪,也有很多民眾因為焦慮而開始囤貨,像之前新冠疫情期間那樣。」
王先生還說,不僅是華人雜貨店的食品在漲價,中餐廳的食材也面臨漲價。例如中餐館的醬油、老乾媽、花椒、八角、豆豉、豆瓣醬、火鍋醬料等調料,也受到高額關稅的影響,逼得餐館不得不減少供應品種、替換原料、減少優質食材用量等,繼續維持運營。
此外,王先生直指:「關稅戰一日三變,此起彼伏,讓華人商家感受到一片混亂和不確定性。我們很難做經營決策,也無法穩定價格,也無法給客戶提供穩定的報價。儘管已經和多家廠商多次開會討論應變措施,但不知道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關稅是否又突然取消。」
面對貿易戰帶來的沉重打擊,食品行業從業者希望美中之間能夠展開建設性談判,更呼籲兩國政府考慮政策背後受到影響的普通民眾。「我非常希望雙方能談得攏,我們華人在美國打拼生存,不希望兩國的貿易戰持續下去,希望貿易戰能夠停下來,否則只是兩敗俱傷。」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