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世紀過去了,復活節的日期仍然存在爭議。一些教會領袖希望改變這種狀況

400 多年來,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一直使用不同的方式來確定復活節的日期。但這個星期天對基督徒來說將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因為教會將在同一天慶祝耶穌的復活。

此外,包括教宗方濟各在內的頂級宗教領袖都表示希望保持這種狀態。但這種不同尋常的聯盟引發了兩大基督教派之間潛在的不信任。

日曆和計算方法不同

復活節的日期是可變動的,遵循一個看似簡單的規則:春分或春分之後的第一個滿月後的星期日。但自1582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修改曆法後,兩個教會開始使用不同的曆法,西方教會採用格里高利曆,而東正教則保留較古老的儒略曆。

此外,每個教會都使用自己的教會計算方法來計算月球週期和春分,這與科學預測並不完全相符。

結果是復活節的日期可能相隔長達五週。它們可能連續幾年發生,也可能十年過去了都沒有發生。

教宗方濟各的願望

在為期五週的住院治療前幾天,教宗方濟各提到了今年的復活節慶祝活動,並提到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尼西亞會議召開 1700 週年,當時基督教領袖聚集在一起解決有關信仰的基本爭端。

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保羅大教堂主持祈禱時表示:「我再次呼籲:讓這次巧合成為一個標誌——呼籲所有基督徒在復活節的共同日期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實現團結。」

方濟各在東正教牧師出席下為基督教合一祈禱結束時發出了邀請,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2014年從土耳其返回後,他在飛機上告訴記者,統一日期是合乎邏輯的。

「這有點荒唐,」他說,然後假裝對話:「告訴我,你的基督,他什麼時候復活?下週?我的基督上週就復活了。」

他找到了一位盟友,那就是八十多歲的普世牧首巴塞洛繆,他是世界東正教的精神領袖。方濟各說,兩人「說話就像兄弟一樣」。巴塞洛繆稱方濟各為“我們的兄長”,並稱復活節倡議是“朝著修復舊衝突邁出的真正一步”。

只有贏家,沒有輸家?

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人們就開始討論共同復活節的想法,當慶祝活動同時發生時,人們的興趣往往會達到頂峰。關鍵的障礙始終是暗示一方需要讓步。

與天主教徒遵循相同曆法的新教徒也參與了討論。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基督教協進會(東正教和新教團體的聯合組織)提出了妥協方案。它建議使用現代天文學,以耶路撒冷時間為基礎進行計算,並遵循幾個世紀前的相同基本規則。

「這一點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兩極分化的世界,全世界的人們都渴望更加團結,」路德教會主教海因里希·貝德福德-斯特羅姆(Heinrich Bedford-Strohm)在柏林郊外的家中告訴美聯社。 「所有其他問題——關於日曆、時間、月亮、星星等等——都不是主要的,而是次要的。”

「附加條件」

雖然教宗的意願可能透過梵蒂岡高度集中的權力產生強大的影響,但巴塞洛繆的角色對自治的國家和地方教會來說很大程度上是像徵性的。而由於烏克蘭的戰爭和教會分裂,東正教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俄羅斯與其他東正教佔多數國家的教會之間的討論仍然陷入僵局。

進一步使達成共識的前景變得複雜的是數百年來的不信任,這主要是由於東方對梵蒂岡至高無上權威的警惕所致。

在雅典舉行的聖週禮拜上,阿納斯塔西奧斯神父歡迎教友來到聖德米特拉奧斯·倫巴迪亞里斯教堂,這是一座位於雅典衛城附近經過修復的石頭教堂。他說他支持與基督教的其他分支建立聯繫——但要謹慎。

他說:「我們可以嘗試建立橋樑,但我們不能扭曲我們的信仰或祖先的傳統,或基督本人傳承下來的教條。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分歧。在我看來,以及在座的許多人看來,羅馬天主教會過去尋求的統一往往並非真誠;它帶有附加條件,更多的是追求統治地位而非真正的和解。」

大和諧

隨著教會之間對話的慢慢展開,在某些地方,共同慶祝復活節已經成為現實。 1920 年代,芬蘭東正教會更改了慶祝活動的日期,以與大多數路德教徒保持一致。希臘的天主教徒雖然沒有對其日曆做出任何正式改變,但自 1970 年以來一直與該國其他地區一起慶祝這一節日。

約瑟夫·魯索斯是希臘錫羅斯島天主教社區的成員,上個月他首次前往梵蒂岡。

67 歲的他還記得希臘的復活節是分開的:島上的學校和商店會在不同的節日放假,教堂的鐘聲會在兩個不同的聖週期間悲鳴。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