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長羅偉與第三區市參事李爾德昨日在社區領袖鄧式美等陪同下,走訪華埠林華耀街、華盛頓街、舊呂宋巷、積臣街、士德頓街等,與社區領袖、小商戶及居民交流,傾聽民意。
也是羅偉就任市長100天的一次重要社區行程,不少街坊、遊客紛紛要求合影。
羅偉指出,華埠是他與市參事經常造訪的社區之一,過去經常一同走訪商戶,聆聽經營狀況與社區面臨的挑戰。
「今天的探訪再次提醒我們哪些措施有效、哪些無效,以及仍需改進。我們聽到了關於街道條件、無家可歸者與公共安全的關切,也感受到樂觀的聲音。」
看到擺滿地攤臉色凝重
市長羅偉與市參事李爾德一行在士德頓街看到滿街擺滿違章地攤,有死魚、生豬肉、食物銀行派發的食物後,臉色凝重。
至於華埠長期存在的無牌小販問題,李爾德表示,公共衛生局與工務局負責監管,有時警察局也會介入,需要很多部門的協調合作,但市府優先透過教育與外展行動解決。
「人行道必須乾淨、安全,出售的商品也應衛生合規。」
羅偉透露市府正與州參議員威善高等州層級合作,禁止贓物販售,確保街道秩序。羅偉表示,多位小商戶反映近期生意已有改善,遊客回流為社區帶來希望,顯示經濟正逐步復甦。
「不能再讓人們睡在街頭」
李爾德也表示,這是多年來首次看到社區街道充滿希望與正能量,並強調目前各社區外展團隊已更加協調,這是近期市府改革的成果。
針對記者提問有關預算削減是否會影響華埠資源及服務,羅偉坦言,市府正面臨近10億元赤字,必須「勒緊褲帶」,在資源有限下提高效率。
但他強調,非牟利組織領袖、工會代表與各部門將共同確保核心服務優先。
華埠無家可歸問題方面,羅偉表示市府需提供更多床位及心理健康與戒毒治療資源,「我們不能再讓人們睡在街頭,正優先處理此事,儘管路還很長,但我們會做得更好。」
李爾德指出,第3區將啟動新的街道清潔與安全協調計劃,整合多個街道工作隊與社區大使的力量。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