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荷西市首個無家可歸者「安全住宿點」4月14日破土動工,市議會官員與多位社區代表出席了當天下午的開工儀式。
早在去年9月5日,市府就宣布位於東泰勒街(E. Taylor St)1157號的空地將作為首個試點,預計可為約500名居住在街頭或鄰近水道(如Coyote Creek和Watson公園)周邊的無家者提供臨時庇護。這些地區一直是無家可歸營地的重災區。
聖市市長馬漢(Matt Mahan)曾指出,Watson公園的惡劣狀況令人震驚,「那本應屬於每位市民的綠地,卻被排泄物、垃圾與廢棄購物推車佔據。我們不能任由公共空間繼續淪陷,也不能讓無家者繼續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裡。」
此項目是市府「無家可歸動態清零策略」的一部分。2024年8月,馬漢與住房部門人員曾前往聖地亞哥(San Diego)考察當地的安全住宿點「O Lot」。該站點設有400頂具隔熱功能的高架帳篷,並提供便利設施與社會服務,成為聖荷西此次試點的參考模式。
根據規劃,未來兩個月內,該站點將完成圍欄架設、個案管理設施與衛生間安裝,首階段將提供56個可供入住的帳篷。
馬漢在儀式上表示,東泰勒街的安全住宿點將提供24小時安保、每日三餐、淋浴與洗衣設施,以及轉介與支援服務。作為導航中心,其目標是在居民入住後30天內協助其轉往更穩定的居住選項,例如臨時住宅、微型屋、集體庇護所,甚至永久性支持性住房。
對於站點鄰近小學與Watson公園引發的社區疑慮,馬漢回應道:該市每一項無家可歸安置項目都會遇到社區居民的擔心,但是限定在特定區域內的站點只會使社區更整潔、更安全,社區是主要的獲益者,同時讓露宿者能夠過上更安全、更有尊嚴的日子。
「這或許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我們需要可擴大規模的解決方案,必須行動迅速、保持低成本。」他強調,市府將以此試點作為學習機會,檢驗是否能真正實現政策目標。
聖市第三區市議員薩拉斯(Carl Salas)、工務局局長羅許(Matt Loesch)及多位社區成員出席開工儀式。本報記者王蔚矽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