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風雲——由澳洲的民用港口,到東南亞的軍港(下)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泰國和柬埔寨面對泰國灣那部份的海岸線戰略價值很高。因此,配合一帶一路的發展,原計劃在柬埔寨的項目有很多,除剛才提過的雲壤軍港之外,還包括投資力度更大的,出海口會建在雲壤軍港旁邊的德崇扶南運河。德崇扶南運河在去年(2024年)8月 興高采烈地舉行動土儀式,但儀式場地已雜草叢生了,工程仍然未啟動。至今年(2025年)初,更傳出項目已被中國擱置,初期洽商的17億美元根本從未就位。據知情人士披露,8月份的動土儀式是柬埔寨想製造既成事實的單方面行為,根本雙方有很多細節未談妥。舉例,因為運河會以柬埔寨境內湄公河流域為起點,一直修到去雲壤軍港旁邊的泰國灣為出口。如果開鑿,有可能影響湄公河的流量,以及下游的稻米灌溉。而如果開鑿成功,是跟越南港口搶生意。既因為要考慮的事情比較多,更重要是中國經濟在疫控解封後沒有出現報復式反彈,而且樓市和經濟下行,於是對外投資的錢收縮了,也講求項目是否可以回本。而據聞,令中方擱置項目的另一原因,是去年(2024年)12月,美國軍艦訪問柬埔寨,是八年來首次。當時雲壤軍港未完工,美國軍艦便停靠在雲壤軍港旁邊的另一個港口。柬埔寨洪馬內政府這個做法,引起了中方的高度關注與警惕。總之是由錢到政治元素都要重新考慮,所以運河項目被擱置。

柬埔寨現任總理(也可以稱首相)洪馬內,是前任首相洪森長子,2023年接任,現年約47歲。新人事新作風,他有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背景,在他的角度,嘗試左右逢緣,中美也不靠邊。但是很明顯中方不賣賬。在中方的角度,中國在洪森時代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在柬埔寨發展基建。而換了洪馬內是否要重新觀察形勢,是一帶一路在很多個國家也遇到的政治起伏。

文章收結前做總結:趁港口熱,我也來談談港口風雲。

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多變,所以必須留意細節,以及任何宏觀分析都要因應細節有變而及時更新論述。以澳洲和柬埔寨為例,由他們政府的行事取態反映,國際事態發展很難黑白二分和簡化。一如關稅戰,仍要觀察往後的發展,很難現在就判斷加關稅會令美國以外的國家團結起來、起碼一起站到反抗美國的那一邊——我認為暫時很難說死。一切要讓往後幾個月的發展去證明。就像澳洲這類國家,看來是會有一些不容易改變的國家戰略大方向,只會在哪人當總理之下,在對華的態度上有不影響大方向的小調整;總體上,是固有西方國家的戰略定位。而東南亞小國要在夾縫中求取最大利益,也很難完全靠得住。

本文談的是國際時事,回頭看中國,中國在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又如何自處呢?我認為關鍵始終是要固本,例如搞好內政,又或者令內循環發動得起來,令基層要有幸福感和敢於花錢……等等。未來外部環境因應特朗普上台而有太多未知之數,要花時間觀察和試底線。於是,鬥的是內力(也是耐力)。固本安內,才可以應對充滿風浪和不確定的外部世界。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