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成為了燙手山芋?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提到中國汽車業是發展得如此快,對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要確保中國外交人員對汽車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有足夠的認識,來應對外交工作上可能牽涉的各種問題。事實上,這段時間最流行的話題,除了人工智能、就是新能源汽車,這兩天,情況就更熱烈。

首先,3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相關措施於4月2日生效,汽車關稅將會是永久的,如果在美國製造汽車,則無需繳納關稅。這讓我想起比亞迪在美國經營了十多年的電動巴士廠,也同樣是特朗普當政時期被煞停。2020年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法案禁止使用政府資金購買中國公司製造的火車、地鐵、巴士等公共交通設施,

新近消息傳出,在中國國有汽車製造商中規模居前列的兩家車企正就合併事宜進行深入討論,這筆交易將締造一家強大的汽車和軍用車輛製造商,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已就如何合併業務進行了詳細談判,並向各自的外國合作夥伴作了說明,總部位於重慶的長安是福特在中國的主要合作夥伴。武漢的東風則是是日產和本田汽車在中國的長期主要合作夥伴。合併會為美國和日本合作夥伴帶來什麼影響?現在來說,還比不上市場的大轉變。

最後一宗令人傷心,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致使3人遇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車輛仍然高速(97km/h)撞向水泥隔離樁,撞車後起火,車輛嚴重焚毀、最終導致三名大學生死亡。

《紐約時報》以「致命車禍,輔助駕駛功能受質疑」為題放在中文版首頁,4月1日,小米集團股價跳水下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小米收盤報46.5港元,下跌5.49%。

前述楊榮文提到中國汽車業,說到目前全世界除了中國以外的汽車業都在叫苦連天,想了想,其實中國車企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其他汽車生產國,怕的是中國又忽然出了一款顛覆的汽車新技術,不知如何應對。但對中國車企而言,汽車業的競爭、這不但是一種威脅、還可能是一種生死存亡的裁決。

這種情況有多嚴重?根據中國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降價車型達227款,其中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平均降價力度達1.8萬元。價格戰導致車企利潤下滑,去年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降8%;利潤率4.3%,低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的平均水平。

所以東風和長安計劃合併有其背景,儘管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可能名氣不大,這兩家公司通過自主品牌和合資企業生產的汽車數量都略高於梅賽德斯或寶馬等全球汽車製造商。如果兩者加起來甚至能取代中國的龍頭地位。東風和長安每年共生產約500萬輛汽車,高於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或去年生產427萬輛汽車的比亞迪。

當然,預期未來可能出現的困境才是合併的最大動力。一般來說汽車廠需要達到60%的產能運轉才能盈利,東風的工廠去年的產能利用率為48%,長安的產能利用率為47%。

中國政府有個關鍵特貿質,就是前瞻性,在2025年的全國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中要特別指出,加快建立汽車行業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准入退出、重要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中國新能源汽車逐漸做到全球第一,本來就困難,存在很多挑戰。特別是國內的一些競爭挑戰非常激烈,卷價格、卷技術,甚至可能會在生態上有一些競爭。

中國汽車產業現在的市場化有些無序,需要有序的市場化,需要企業自律,也需要政府加強監管,才能把新能源汽車行業做得更好。「反內卷」的本質就堅決規避低質量同質化競爭,只有堅持底層技術創新,實現效率提升、體驗提升、突出差異化和個性化,才能持續走高質量發展。

東風和長安的合併將標誌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重大整合,也是中國迅速接受電動汽車的又一表現。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