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華裔博物館前世今生概述

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Chinese American Museum of Chicago,簡稱CAMOC)的前身是華埠博物館基金會(Chinatown Museum Foundation)。該基金會於2002年由何翠媚博士(Dr. Chuimei Ho)、鄭金光醫生(Dr. Kim K Tee)、布朗森博士(Dr. Bennet Bronson)等人創立,旨在保存和展示華裔在美國中西部的歷史與文化。

2005年,基金會在芝加哥華埠的23街238號建立了博物館,這座建築原為廣益食品公司的所在地。芝城知名企業家李秉樞( Raymond Lee )先生在年輕時期曾在廣益成長與工作過,他當年與前會長何翠媚博士的詳談後,毅然出資購買當年已經廢置的廣益食品大樓(即現在華博會的館址),並籌資重新修建大樓。

當年開幕之後第一個展覽是「買紙仔」( Paper Sons),主要是展示早年華工前來美國修建太平洋鐵路,後引發美國的排華法、不少華人將家鄉的年輕人帶到美國,讓他們作為「親屬的身份」改名換姓的移民到美國的歷史事跡。

不幸在2008年9月,博物館遭遇嚴重火災,大部分的收藏物被燬導致閉館。經過兩年的修復,博物館終於在2010年如浴火之鳳凰重生、博物館重新開放。 至此之後,華埠博物館舉辦一系列的展覽,包括了「奇妙的食品:豆腐」(Tofu: The Wonder Food),唐人街歷史和考古(Chinatow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變遷的面孔( Faces of Change)、 美中地區的世界博覽會、 「從長城到五大湖」(Great Wall to the Great Lakes ): 中國移民到美中地區的故事,「中國的休閒遊戲與童玩」(Chineses@play,Toys ,Game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其中還有「我的唐人街」、「流金歲月」、樓閣的珍藏(Attic Treasures ),唐人街百年慶、中國服飾、華工造就美國的發展(紀念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150周年)。其中最值得芝加哥華人社區驕傲的是在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在2012年慶祝芝加哥百年慶典,除了舉辦唐人街百年展,該展覽展示了芝加哥華埠百年來的發展照片,歷史講座已經珍貴文物,向社區及所有民眾展示芝加哥華埠過去一世紀的歷史足跡。

兩年修復後2010年重生
此外,華博會在2013年還封存了一個被稱為「時間錦囊」的箱子,內包含了許多當代華裔的資料和物品,包括當天的「星島日報」、「世界日報」、唐人街中餐館的用具、計劃將於2112年開啟此時間錦囊的箱子,讓後人得知在2012年芝加哥唐人街居民的生活,此活動顯示了博物館致力於收集並保存社區歷史物件,確保華裔文化和歷史得以傳承。

2023年6月,芝加哥華裔企業家李秉樞(Raymond Lee)的夫人李甄佩霞(Jean Lee)離世,為了紀念李夫人,李秉樞家族成員成立李甄佩霞紀念基金再向博物館捐贈200萬美元,這是博物館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旨在支持博物館的長期運營和發展。

李秉樞在1950年從中國移民芝加哥,在父輩們經營的「廣益」食品批發公司打雜,種荳芽,磨豆腐。「廣益」食品批發公司所在的大樓,就是目前美洲華裔博物館大樓。早年李秉樞還半工半讀,高中畢業他獲得伊州大學金融及工商管理學位。畢業後,他迅速將專業知識應用在「廣益」食品批發的生意上,隨後與夫人合創立了美中地區最大的東方食品進口公司「金國金洋食品公司」。

在商業取得成功的同時,李秉樞還為中國城社區發展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4年,李秉樞與譚繼平、林鈞堂、陳錫銓、謝祖諒等多位已故老僑領好友成立「華埠發展公司」(Chinese American Development Corporate)。該公司成立後的眾多項目,奠定了如今芝加哥中國城的發展格局。這包括成立華埠停車場公司,經營中國城兩大停車場,多年來提供3小時$2的停車優惠。華埠停車場公司運營盈餘,全部回饋給唐人街社區,捐贈慈善服務,社區學校,以及服務華人移民的社區機構。

南唐人街餐廳、商店、小企業林立的華埠廣場,原為舊火車軌道與垃圾填埋場,在李秉樞等一批高瞻遠見的老僑領的推動下,華埠廣場商業地產項目於1993年竣工,成為芝加哥南華埠建設發展的里程碑。此外,李秉樞與林均堂等大力促進南華埠近紅線地鐵站九龍壁的建立,為華埠增添了獨特的旅遊景點。

李秉樞捐 「廣益食品」大樓設館
2002年美洲華裔博物館成立,在當年第一屆會長何翠媚博士的推動下,李秉樞以66萬元的價格買下當年早已廢置的舊居 「廣益食品」大樓,無償捐贈給美洲華裔博物館,讓該博物館得以運營至今。

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從華埠博物館基金會發展而來,經歷了創立、火災、重建等重要階段,持續致力於 保存和展示華裔在美國中西部的歷史與文化。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Chinese American Museum of Chicago)目前擁有以下展覽:常設展覽:「從長城到五大湖:華人移民到中西部」(Great Wall to Great Lakes: Chinese Immigration to the Midwest):位於二樓,講述華人移民來到芝加哥及中西部地區的故事,探討他們何時、如何以及為何定居於此、「我的唐人街:鎏金歲月」(My Chinatown: Stories from Within):同樣位於二樓,這是一部16分鐘的視頻,展示唐人街居民的生活故事,包括他們的旅程、習俗、工作和家庭。臨時展覽則包括了「閣樓珍寶II」(Attic Treasures II):位於一樓,展示了許多以前未公開展出的物品,如歷史家具、照片、繪畫、珠寶和茶具等。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150週年紀念、此外,博物館過去還舉辦過其他臨時展覽,例如「我們曾經的穿着:慶祝華人時尚遺產」(The Way We Wore: Celebrating Chinese Fashion Heritage)和「華工協助建設鐵路——鐵路造就了建設美國」(The Chinese Helped Build the Railroad–The Railroad Helped Build America)。

後記:

位於芝加哥華埠的23街238號,是現在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的所在地。廣益公司(Quong Yick Co.) 是一家位於芝加哥華埠的早期華人食品雜貨批發商,成立於20世紀初。這家公司在當時是芝加哥華人社區的重要企業之一,對華埠的經濟與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時代背景:廣益公司成立於華人移民在美國遭受排華法案(1882年)限制的時代,當時華人多從事勞工、餐飲、洗衣業等行業,而華人食品供應成為連結社區的重要命脈。業務性質:主要從事中式食品與雜貨的批發與零售,供應當地華人餐館和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社區角色:作為一間華人創辦的企業,廣益不僅是一個商業據點,也常是社區聚會、情報交流和互助支持的重要場所。 與博物館的關係 :這棟老建築後來被華埠博物館基金會購得,經過整修後於2005年正式轉為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的館址,在這個過程中,廣益的歷史也成為博物館早期展覽的一部分,象徵著華人從商業到文化保存的轉變。如今華博會依然保存一些關於芝加哥**廣益公司(Quong Yick Company)的早期照片。例如,1950年代拍攝的一張照片展示了李秉樞顯示(Raymon Lee)和Allen Lee站在廣益公司店鋪前的情景。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美洲華裔博物館最主要的捐贈慈善家李秉樞先生。           本報檔案照

目前位於南華埠23街的華博會。                本報檔案照

早年的「廣益食品」公司。        華博會提供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