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升級商家唯見步行步

高關稅對華埠小商業帶來什麼影響?記者黃偉江攝

消費者仔細看價格選商品。記者黃偉江攝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

特朗普政府要對中國商品加徵104%高額關稅,勢必對市場產生多層面的衝擊。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美國華人進口商大多抱觀望態度,表示「見步行步」。

「肯定是貴買貴賣。」美國中藥聯商會會長劉源凱說,特朗普第一任期發動貿易戰,向中國加稅,中國政府採用讓人民幣貶值來化解。與上次加稅相比,這次向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實行無差別加稅。不過,就算美方實施104%的高額關稅,也無法讓所有產業回流美國。中藥生產受制於美國缺乏原材料,市場消費量不足以支撐在美投資建廠的費用。加上美國人力資源成本高企,就算關稅再高,依靠進口仍然便宜過在美國開廠生產的營運成本。

另外,廠商原來化整為零透過國際郵件的銷售方式,也躲不開徵收高關稅的打擊,因此,無形中是進一步拉高通貨膨脹。劉源凱認為,不排除一些廠商考慮到新加坡等美國低關稅的國家設廠生產。由於特朗普朝令夕改的品性,廠商自然是靜觀其變再做決定。

小白菜食品商行老闆顏偉明表示,自己經銷90%的食品產自美國,約10%來自中國及東南亞。面對各種不穩定因素,一方面預早備好貨源,一方面已通知中方廠商暫緩生產、暫緩發貨,待美中雙方戰情穩定再作打算。

東方食品商會會長錢思敬表示,六年前特朗普對中方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結果是由消費者承受。面對美方挑起的貿易戰,關稅報復行動已淪為政治手段,中美關係只有更壞。東方食品商會董事會已達成以下共識:一、適當增加訂貨的預算,減少政策帶來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的負面影響,並要考慮食品保質期的風險;二、由市場承擔漲價後果。

錢思敬表示,批發商、零售商將會對整個產品線加價。消費者短期或許未覺察到,往往要等到中期消費者才會感受到商品零售價格上升。東方食品商會繼續穩定提供符合東南亞消費習慣的食品,減少政治不確定性帶來的消極影響。

「隨著進口食材的加價,餐費加價實屬無奈。」康年海鮮酒家東主李彪認為,一旦美方對華加徵關稅到104%,形同中美貿易脫鉤。康年的食材超過60%來自中國,遭受影響巨大,他們正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美國企業家聯誼會會長何華斌認為,美方對華徵收高額關稅,加上收緊留學簽證,自然殃及留學、遊學市場。看到美方的不友善舉措,加上巨額關稅導致留美成本攀升,一些財務並不充裕的家長考慮放棄美國,讓子女轉到新西蘭等國。

天龍電器經銷不少中國生產的小家電,總經理李雪清表示,這次特朗普推出的大幅加關稅的政策,老百姓無法左右,只能見步行步。

從事中美貨運及批發零售的蕭女士表示,由於中美物流業競爭激烈,一些同行祭出了「雙免清、包稅」的條件以增強競爭力。但突然美方關稅徒增讓大家防不勝防,她正為剛剛發貨出港的貨櫃擔心,「104%的關稅,遠超物流代理商的承受範圍。」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