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特朗普向中國發起關稅戰,觸發北京公布連串反擊措施後,美國農民憂慮,種植的農作物將失去最大出口市場。消息透露,白宮正考慮制定紓困措施,但細節尚在討論未有定案。
綜合美聯社及《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種植的大豆、高粱至少50%用於出口,其中中國又是最大買家,換言之特朗普打響貿易戰之後,傳統支持共和黨的農業州份首當其衝。數字顯示,中國去年向美採購246.5億美元農產品,當中包括玉米、牛肉、雞肉等等。
白宮宣布「對等關稅」後,中國表示從10日開始,在現行關稅的基礎上,再向所有美國產品加徵34%關稅,外界相信,輸往中國的美國原材料及製成品均會大幅漲價。
對此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卡拉格蘭(Caleb Ragland)表示,現在的農業狀況已經不容節外生枝,事實上特朗普公布新一輪關稅細節後,全美農作物價格和股市一樣,馬上應聲下跌。本身來自肯塔基的卡拉格蘭又說,同行之間最大的憂慮,是中國從此轉向巴西及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的需求將長期萎縮。
明尼蘇達州農民杜福特(Tim Dufault)也表示,假如在豐收年份,平均每畝大豆可以盈利50至75元,但今年價格低迷,本來就不足以彌補成本飆升,過去2天價格進一步下挫後,每畝農地平均虧損25元,擔心許多農民將會破產。
特朗普首次執政時也曾啟動貿易戰,當時聯邦政府推出數百億元援助,消息表示白宮正考慮再度出手。共和黨參議員霍文(John Hoeven)形容,國會已經開始討論紓困方案,4日曾與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開會。而羅林斯日前受訪時曾稱,暫時未見有此需要,但當局會做好準備。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