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渡輪/新明珠39/環保署/新渡輪】本港首艘電動渡輪「新明珠39」正試行載客。環保署今日(9日)安排傳媒登船參觀船內洗手間、行李架、單車架、輪椅座位、流動電話充電裝置、飲品售賣機等設施。署方表示,「新明珠39」服務日數會逐漸增至每周3天,每日往來北角至紅磡及北角至九龍城各兩程。
相關新聞:首艘電動渡輪下周一再試行4班次載客 「水上的士28」下月運港測試
政府2020/2021財政年度預留3.5億元,推行電動渡輪先導試驗計劃,全額資助4間渡輪營辦商建造4艘電動渡輪和相關充電設施的費用,以及首24個月試驗期內電動渡輪所涉及的營運、保養和維修開支。









「新明珠39」可載400人 外觀似「海豚」
由新渡輪營運,試驗計劃中的第一艘電動渡輪名為「新明珠39」。環保署表示,「新明珠39」已於去年12月底展開試驗,並於上月31日開始第二階段測試,循序漸進以額外航班形式或在非繁忙時段試行載客,行走北角、紅磡及九龍城。
「新明珠39」全長約35米,可載客400人,較現時行走該航線的傳統渡輪載客量多約37至79人。環保署指,「新明珠39」配備高效能磷酸鐵鋰電池,晚上利用北角碼頭的電動渡輪充電設施充電,可應付日間航程;甲板亦配備太陽能板以提供額外電源,足夠供應船內照明之用。
署方指,船身採用碳纖維物料,相比傳統渡輪輕約70%,航行時不會排放空氣污染物、沒有柴油氣味、較寧靜及少震動,有助減少碳排放。設計上,「新明珠39」採用首尾左右對角對稱設計,以「海豚」作外觀造型設計,在維港內航行時仿如穿梭的海豚。
第三艘電動渡輪料明年上半年抵港測試
環保署透露,第二艘電動渡輪、由富裕小輪營運的電動渡輪命名為「香港水上的士28」,將行駛尖東、西九龍、灣仔及中環,預計於今年第二季開始首階段不載客試驗。第三艘電動渡輪預計明年上半年抵港測試。至於由天星小輪營運的第四艘電動渡輪將透過公開招標挑選合適造船承辦商。
視乎市民反映和運作增航次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蘇景隆表示,「新明珠39」內部有360組電池,提供3870千瓦時電量,「由北角去紅磡,或由北角去九龍城,正常班次每日(可行駛)52個行程」。他指,電動渡輪運作寧靜,沒有柴油味,用電量較傳統船少,更加環保。設備方面,「新明珠39」船艙有冷氣,内部有2個洗手間、2個輪椅停放區、2個行李架、3個單車架,以及40個流動電話充電裝置。
蘇景隆續謂,「新明珠39」由上月底起在非繁忙時段試行載客,反應正面,「我們試了兩天,聽市民乘客的反應都非常良好,很正面,都說新船感覺非常好」。他稱,署方會繼續與船公司保持聯絡,視乎市民反應和運作,增加電動渡輪航次,「不同航線要求,船的大小都有不同,(新明珠39)是我們第一隻電動渡輪,剛開始試載,我們希望取得更多數據,從這些數據看到究竟未來在香港港內線,或者各種船的運作,如何再推進電動渡輪安排」。
記者 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