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9屆波士頓馬拉松將於本月21日舉辦,今年共有來自118個國家的3萬6393名跑者提交報名申請,創下波馬歷屆新高,最終有2萬4069名跑者獲得參賽資格。和往年一樣,今年將有眾多的清華校友將參賽。
曾在波士頓東北大學留學的李髮榆先生參加過多次波馬大賽。1980年,懷抱著對無線電技術的憧憬與想像,李髮榆從湖南一路北上,開啟自己的清華園生涯。當時代的風雲激盪,奮進之氣亦於校園中蒸騰,李髮榆以赤子之心縱橫書海。對無線電技術的興趣與熱愛,讓李發榆甫進入學校,便紮身書海之中。
在波士頓留學和工作
在清華期間,李髮榆不僅受饋於師友,亦澤福同學而廣獲認可。在校園中,李髮榆已充分磨礪心智、技術和毅力,亦懷抱著少年敢想敢幹的膽氣和精神。他決定保留清華博士資格走出校園,為己身之所願與愛投下溫柔的變革砝碼,才能在更大的天地裡一展拳腳。在短暫的公務員生涯後,李髮榆1988年隻身一人飛赴美國波士頓,在東北大學繼續進修,並透過出色的表現,成功獲得工程博士學位。
在創業創新之路上飛馳的同時,李髮榆也始終堅持著內心所向,家人的愛與關懷始終是他心中最樸素但也最為恒定的坐標。他以家為燈塔指引職業方向,又總能因其獨到的眼光跨過時代的風浪,駛向新的行業藍海。他最初選擇一家只有十幾人的網路新創公司Videoserver。在漫無邊界的網路空間中,正是真正的探險家發揮的舞台。沒有人能夠斷言究竟什麼業態可以在網路的大潮中最終勝出,但他始終不缺乏接受挑戰並自我突破的勇氣。
在大多數公司將砝碼落在電話會議上時,他們將重點放在視訊會議行業。視訊會議產業發展,迅速給予他們充足的回報。在李發榆參與下,他們很快就成為這一新興產業的定義和規劃者,參與制定用於數位電話交換系統、視訊會議通訊領域、提供資料鏈路層服務的國際電信聯盟H·232第一代協定。時至今日,基於這個協議所提供的VoIP如微信語言、QQ電話等服務,已經深深塑造我們當代生活。
伴隨著他和夥伴們對視訊會議產業的早期布局,這一市場的空間愈發廣闊,也吸引思科等巨頭的進入。李發榆的個人才能也得到他們的關注。因為夫人「嫌波士頓太多雪,想去西海岸」,李髮榆毅然改變航向,向處於西海岸的思科公司投出簡歷。這場看似隨性的遷徙,恰似候鳥循著季風振翅,將職業航向悄悄納入生活節拍。而剛好是在入職過程中,他想起清華的通信網絡基礎,他將導師馮重熙先生埋下的理論種子嫁接在VoIP技術枝幹上,終在思科求職的過程中開花結果。
熱愛馬拉松運動
這些年來,李髮榆在工作生活之餘,參與十幾次馬拉松。他說:「跑馬拉松所需的堅持,以及完賽後的獲得感與成就感,能夠幫助我應對事業上的壓力與挑戰,這也是對『無體育,不清華』的一種實踐方式。」
「60歲是個坎,不管你是否承認,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感受到變化。」李髮榆坦然說。60歲以後,人生的目標會轉變。如今,他不再單純追求職業上的成長或提升,而是更注重培養年輕人、傳授經驗,以及規劃如何讓退休生活更有意義。他希望在退休時光中好好休息,但這種休息同樣是充實而富有意義的。
「我們需要一些規律性的事情來充實生活,而不僅僅是短暫的放鬆。無論是學習還是運動,都要讓自己保持活躍。」他笑著說:「我們這一代人,過去的輝煌已過去了,接下來是如何在新的階段找到自己的價值。」回憶清華歲月點滴,這些記憶猶如沙灘散落的珍寶。李髮榆甚至開玩笑地說:「我可能唯一遺憾就是應該多玩一點。當時總覺得學不夠,太注重學習了。」
四十載櫛風沐雨,從中國的學術搖籃到美國的頂尖學府,從參與組織無線電興趣小組到參與制定國際電信聯盟協議,從國家公務員到視訊會議及互聯網行業的先行者,從美國高科技企業到中國製造業,李髮榆對人生的體驗從未止步。這位永不停歇的求索者,在電磁波的海洋裡擷取過少年熱望,也在職業的長跑裡勾勒過時代的經緯。跨越國界與產業的藩籬,他總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跨界思維為業界樹立標桿,書寫充滿探索與創新的精彩篇章。他的故事不僅是一位科技業領袖的成長史,更是清華人在全球舞台上拼搏與奮進的縮影。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李髮榆在波馬終點綫留影。檔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