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幾乎成為生活必需品的美國,購車往往是民眾一筆重要的財務支出。特朗普政府日前宣布,預計自四月初起對進口汽車加徵高達25%的關稅。儘管此政策尚未正式實施,最終是否如期上路仍存在變數,但其潛在影響已在市場上投下震撼彈。一旦實施,新車銷售價格勢必受到衝擊,連帶也可能壓縮二手車市場的空間,如何精打細算,已成為消費者當前購車決策的關鍵考量。
根據美聯社報道,這項預計從四月開始實施的增稅措施,意味著汽車製造商將面臨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銷售額。至於消費者是否應趕在3月31日前購車以規避關稅,美國總統顧問納瓦羅27日在接受CNN訪問時並未給予正面答覆,僅表示在特朗普總統相關財稅政策落實後,情況將會比拜登時期呈現大幅改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汽車工人工會公開表態支持這項關稅措施,認為此舉「標誌著政府重新重視建設國家的勞工,而非無情的企業貪婪」,並強調終結汽車產業惡性競爭的根本在於「修復我們破碎的貿易協議」。工會的強硬立場,無疑為加徵關稅的措施增添了政治籌碼。
2024年美國汽車市場成長2.1%,達到約1,600萬輛。主要品牌包括:通用、福特、豐田、現代業績穩定成長。今年的車市因政府關稅政策的轉變而充滿變數,各汽車製造商將面臨不同壓力考驗。普遍認為,主要在美國國內生產及銷售的特斯拉和福特受關稅影響相對較小。
至於通用汽車及擁有克萊斯勒、道奇和吉普等品牌的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由於部分零組件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組裝,預計將受到較大衝擊。豐田和現代雖有部分車款自國外進口,但前者整體營運績效良好,後者也積極配合新政策,宣布將在美國再投資210億美元,因此一般預期影響有限。
然而,對於廣大購車族而言,在今年這個充滿變數的車市中做出選擇,將比往年更為艱難。為了規避關稅的影響,有人會優先考慮美國本土生產的車款,或避免選購可能被加徵關稅的車型,成為一種應對策略。
此外,消費者還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購車時遭遇價格虛高,部分熱門車款(如混合動力車、皮卡車)的實際售價仍高於廠商建議零售價,以及貸款利率的飆升。消費者可能需要更積極地利用比價工具,或鎖定三家以上的經銷商進行線上報價,以尋求最佳交易。
汽車價格不僅反映個人消費,更是反映整體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標,並被廣泛用於衡量通膨、消費支出、市場趨勢和消費者信心。這些指數對於政府制定經濟政策、企業做出商業決策以及消費者規劃個人財務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車市波動的當下,汽車產業的風吹草動都將影響到整體經濟、汽車製造商以及廣大的消費者。他們將如何因應這場由關稅政策引發的變局,無疑將是今年持續受到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