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設年齡限制 意義重大

青少年市場是當代商家垂涎三尺的肥肉,從教輔機構到電子遊戲,比比皆是。尤其是層出不窮的社交媒體,更是主打一個「青春」旋律,有些社交媒體「別有用心」的設計與引導,讓無數孩子痴迷,乃至荒廢學業。

企業聘請社交媒體戰略家和社區管理員,並制定相應的宣傳方案對社交媒體加以利用的做法非常普遍。新型的社交媒體將創造出一系列的「整體產品」和用戶體驗,這些將貫穿人們整個生活,包括網絡、手機和現實生活。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工具、功能和應用程序創建自己的體驗。人們可以對信息進行無縫切換,而這些都不會受到地點和時間的限制。

澳洲聯邦議會眾議院已經通過法案,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根據這一法案,如果社交媒體平台系統性地未能阻止16歲以下人群擁有賬號,將面臨最高5000萬澳元罰款。

有居民表示,該法案「對我們孩子的安全至關重要」。但也有批評人士認為,這項禁令將剝奪兒童接觸社交媒體積極方面的機會,還會剝奪平台打造更安全的網絡空間的動力。究竟利大弊大,目前尚無絕對結論,但社交媒體產生的負面影響已經讓家長們膽戰心驚。畢竟,未成年人的辨別能力不足以抵禦海量信息與各類誘惑與「陷阱」。

為了更加有效監管社交媒體,歐洲理事會早在2018年11月通過了《視聽媒體服務指令》修正案。在歐盟層面,該修正案已走完全部立法程序,歐盟成員國需要在之後21個月之內將該法律轉化為本國法律。後來,受疫情影響,成員國相關立法程序被迫延後。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經表示,希望儘快把該修正案轉為本國法律,並正式施行。

部分青少年確實過度依賴社交媒體,沉迷其中,導致他們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和生活。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導致青少年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此外,長時間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可能導致青少年在真實環境中難以適應和與人正常交流。

同時,過度關注他人的生活和評價可能使青少年對自己的自尊心產生負面影響。不少青少年缺乏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可能洩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導致家庭隱私洩露和安全隱患。

為了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各國政府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社交媒體。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社交媒體,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力、信息素養和真實社交能力。同時,還需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並解決他們面臨的心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青少年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澳洲的立法突破,給不同國家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板。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