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作業外包給AI 老師家長防不勝防

報道指,OpenAI的聊天機械人每星期約4億人使用,當中學生佔大多數。 神經科學新聞圖片

不同的人工智能程式投入使用後,教育界對此毀譽參半,教師承認這種新科技確實有助學習,但也導致作弊現象更加氾濫,而且人工智能撰寫的功課已經真假難分,往往讓學校和家長無所適從。

《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可供年輕人使用的人工智能程式,包括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等等,其中ChatGPT每星期約有4億人使用,當中學生佔了大多數,最常見的用途是協助大學生撰寫論文。顧問機構「影響研究」(Impact Research)曾有調查顯示,約40%的中學生及高中生承認,曾經未得老師批准便利用人工智能完成作業。

新澤西州1名高中生表示,作業沉悶而且難度甚高,一旦自己拖延的話,便無法在限期前完成任務,為了維持成績只能依靠人工智能。這名女生透露,人工智能尤其擅長數學和科學作業,但歷史作業需要稍作改動,否則容易露出馬腳,她甚至在居家測驗中依靠人工智能取得佳績。但她同時表示,蒙混過關後學到的東西很少,未來打算暫停使用人工智能,親力親為學會運用知識。

大專院校也有同樣的現象,甚至市場上出現不少代寫功課的服務,業者標榜數分鐘就能生成論文。大學教授韋伯(Patricia Webb)表示,她在課堂上禁止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但從文筆風格判斷,估計仍有20%至40%學生暗中違規,由於老師難以掌握證據,只能嘗試改變題目方向。也有教師表示,會使用程式檢測學生有否作弊,無奈結果並不準確。

資料顯示,OpenAI曾開發出檢測程式,但發現這款服務一旦推出,使用ChatGPT的用戶將下跌30%,因此公司最終作罷。

教育界表示,難以保證學生在家正確使用人工智能,教育部前部長金恩(John B. King Jr.)更形容情況「可怕」。但OpenAI的成員普羅希特(Siya Raj Purohit)認為,沒有人工智能之前已經有人作弊,可見問題本質與科技無關。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