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亂\u53e0》說的是「書和人和事」,每一章都有獨特的「時間線」。看過第一遍後,再看,可以隨意了。翻到哪一頁,就從那\u88cf開始看,有不一樣的得著。
林道群在《BM》寫編者的話,提及《書籍時間線》是「以時間線而不是大事記的方式展示書的歷史」。
「很多時看起來只是細微的執著,轉變和發明,給後來者帶來莫大的啟迪和影響。」說的是書籍的印刷,千百年來起了莫大變化。
來到書寫內容,今時今日我們要面對的是「怎樣寫?」的問題。魯迅當年也有類似的困擾,「如何在存在概念內部闡說文學與生命」。
翻看周保松的《在乎》(牛津大學出版社2017年),同意作者在「活得好這回事」所講的:「怎樣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人要為自己而活,一定要有獨立意識,並要學會告訴自己,我不是任何人的附庸,我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又看了董橋的《清白家風》,其中一篇《無燈無月何妨》,作者提到一位賀先生:「大半輩子在銀行工作,七十年代末才退休」。賀先生說自己「一生平庸,沒有家室」,但他的識見非比尋常,比文人少了書生的頭巾氣。家中藏有四十多幅董其昌字畫,又收藏周鍊霞字畫,都是個人興趣,不會自誇。他的做人處世哲學:「世途難測,做人處處要留些餘地,可進可退。」
林道群會重印董橋作品,《清白家風》將重新包裝,與讀者見面。
BM出版王強《閱讀通向自由》,那是下一本會看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