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過春節闔家團圓,街上相對冷清。元宵節就熱鬧多了,猜燈謎、聽民樂、看花車、品美食……豐富多彩的「鬧元宵」讓各國民眾深切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味和華人傳統文化的魅力。
舞龍舞獅是元宵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象徵著驅邪避災、祈求平安。在許多海外華人聚居地,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舞龍舞獅表演是元宵節慶祝活動的亮點。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在日本長崎,每年約有1.5萬盞燈籠將燈會裝點得如夢如幻,吸引遊客慕名前往。日本華僑表示,和外國民眾一起置身五彩斑斕的燈火中,儘管語言和文化背景迥异,但元宵節的歡樂氣氛感染著每一個人。
元宵是這個節日的傳統食品,象徵著團圓和美滿。海外華人會在元宵節期間購買或自製元宵,與家人和朋友分享。
在一些城市,比如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西班牙的馬德\xf9媯央A常常舉辦元宵廟會,設置各種攤位,展示美食、手工藝品、書法等。一些文化中心或華人社團會舉辦文化展覽和講座,介紹中國的歷史、藝術和民俗。
在馬來西亞,元宵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馬來西亞的華人青年有元宵「拋柑」的習俗,單身女性將寫有聯繫方式的柑橘拋入湖中,等待有緣人撈起,期待美好的姻緣。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雞場街,1000盞大紅燈籠喜氣洋洋。在韓國首爾,華人的元宵節家宴講究入鄉隨俗,按照韓國民俗為朋友準備九色菜、「清耳酒」。
從春節到元宵節,如今越來越國際化了。以前,也許只是一些華人(華裔)自家關起門來慶祝一下,現在變了,全世界都跟著沾點「華夏紅」,普天同慶。尤其在申遺成功之後,今年蛇年春節,從莫斯科到曼谷,從塞浦路斯到巴基斯坦,「中國式拜年」如火如荼。美國大華盛頓地區的華僑華人社團也往往會在維珍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舉辦了元宵節燈展活動,吸引了大批美國當地民眾前來參觀,慶祝元宵佳節。
宋代歐陽修詞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豪放詩人辛棄疾寫道:「眾\xf9奡M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經典文字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在傳統戲曲\xf9堙A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相遇,然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因此,元宵節也是華人的「情人節」。
據專家考證,過元宵節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文帝時期,當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也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也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從漢代的一天到唐代的三天,再到宋代的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xf9堣~落燈,整整十天。在東亞,這一天也是迎春的節日,寓意著在新的一年\xf9堨R滿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