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始終是華人最為關注的國家之一。在上個世紀90年代資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歷了三十年低溫經濟,持續的通縮,讓居民和企業失去活力、社會失去創新力。外部衝擊、內需不足、銀行業危機三重因素,日本自此陷入了長期停滯,實際GDP增長率長期低於2%。其中,勞動力短缺,生產率放緩;老齡化消耗家庭儲蓄率,壓制投資;退休人數增加加大政府養老金和醫療費用的壓力,限制了GDP增長。
1991年時的日本大學生就業率只有81.3%,2003年最低點甚至不到六成大學生能找到工作。但在2024年,春季畢業的日本大學生就業率已經達到驚人的98.1%。一段時間以來,華人輿論顯然低估了日本。比如,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日本的兩個唯一:第一,日本是美國之外,唯一人口超過1億的發達經濟體,有1.25億人。日本並不是傳統的「小日本」,而是一個「准大國」市場。第二,日圓是世界前三大國際儲備貨幣中,唯一的非西方主權貨幣。
尤其是第二個,意味著日本在國際上已經獲得了強大的金融權力。目前,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美元占比58.36%,歐元占比20.47%,日圓為5.51%。第四是英鎊,占比才4.95%,比日圓還要低出半個百分點。英國擁有全球金融中心雙子星城市之一的倫敦,而日本東京的金融中心地位,還不如香港。但日本就是這麼來勢洶洶,讓人吃驚。
日本經濟的復蘇經驗可以概括為兩點:第一,光靠量化寬鬆,搞債務遊戲,是無法真正提振經濟的。第二,判斷經濟好壞的指標,永遠都不是數字,而是年輕人是否能找到工作。隨著經濟的「復活」,日本的「大東亞之夢」似乎又在蠢蠢欲動。近日,日本政府決定將菲律賓、蒙古國、吉布提和印度尼西亞四國列為「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2024財年對象國。這也意味著日本將向這四個國家免費提供防衛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是何居心?
對此,有分析家表示,日本看似提供的是不太敏感的「安全援助」,但其真正意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所謂的「政治、軍事大國」目標。日本通過該機制支援的國家明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日本選定的四個對象國中,菲律賓是連續兩年獲得援助的國家。此前,日本曾以援助的名義向菲律賓提供了對空、對海警戒雷達,用於監視南海局勢。
日本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法理上不該對外進行軍事援助,但通過「OSA」機制,它已經邁出了對外軍事援助和在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關鍵一步。此外,通過這一機制,日本加強了與毗鄰國家之間的緊密合作。
以菲律賓為例,除了連續兩年將其納入援助對象之外,日本還與菲律賓簽署了《互惠准入協定》,並建立了外長和防長「2+2」對話機制,這無疑對南海安全局勢造成了重大影響。這正因應了華人的一句老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