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購牛肝菌煮食 4人中毒痾嘔發燒 化驗後證實屬有毒菇類

【食物中毒/菇/牛肝菌】4人日前進食從深圳購買回港的牛肝菌後食物中毒不適,全部人一度要留醫治理,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事件。

去年底買初二煮 無商標來源地

中心指,受影響人士為2男2女,各人年齡介乎30至74歲。他們於1月30日在一個住宅單位內烹煮和進食牛肝菌,2至3小時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和發燒等徵狀,各人同日分別到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全部人留院治療後已出院。

四名進食牛肝菌後不適人士分別到過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求醫。資料圖片
四名進食牛肝菌後不適人士分別到過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求醫。資料圖片

 

四名進食牛肝菌後不適人士分別到過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求醫。資料圖片
四名進食牛肝菌後不適人士分別到過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求醫。資料圖片

 

中心發言人續指,根據各人的臨床徵狀,相信他們因進食牛肝菌而出現食物中毒,病人提供的同一批次未經烹煮的牛肝菌樣本經過化驗後,證實屬有毒菇類,當中某些物質即使經烹煮後仍可能引起腸道不適。而調查顯示,涉事的牛肝菌是其中一名病人去年12月於深圳羅湖區一店舖購入,並非預先包裝,沒有商標和來源地資料。中心已將個案通報內地當局,並會繼續跟進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

發言人補充,進食菇類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為急性。病徵通常包括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腸道徵狀,病人亦可能出現如大量流汗、幻覺、昏迷或其他神經系統病徵和肝衰竭,嚴重者更可能引致死亡。中心提醒市民,如懷疑因進食菇類引致食物中毒應立即求醫,如有剩餘菇菌,應帶同前往求醫,以供辨識種類。

另外,根據食環署食安中心資料,牛肝菌菇類共有數百種,部分品種可安全食用,其中又以「美味牛肝菌」最受歡迎及買賣最廣泛,但亦有部分品種牛肝菌帶毒性不能食用。在採摘野生菇類時,帶毒性的菇類有可能摻雜在美味牛肝菌中。歐洲、內地及本港過去皆曾發生涉及牛肝菌的食物中毒事故。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