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薪酬趨勢調查續進行 公務員不抱期望:唔使減都偷笑

【財政預算案2025/公務員/2元乘車優惠】千億財赤下,財爺陳茂波表明以節流為主,除稱2元乘車優惠「社會有共識」不能「咩都唔改」,同樣充滿爭議的是公務員應否減薪,惟財爺取態謹慎,強調要考慮對私人市場影響。影響公務員薪酬的年度薪酬趨勢調查將展開,惟巨額財赤下,公務員亦意識到社會「風向」不利,政府權衡「六大因素」時,相信已把薪趨調查放在較低位置,對調查不敢抱太大期望。

公務員薪酬調整取決六大因素

近期圍繞公務員減薪凍薪的討論持續,財爺的說法與政界普遍立場相近,即不主張公僕減薪,這與民間的「共識」似乎有距離。公務員薪酬調整幅度取決於六大因素,包括薪酬趨勢淨指標、經濟狀況、政府財政、生活費用變動、職方對薪酬調整要求及公務員士氣,須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審批。不過近年庫房頻見紅,個別年份最終的薪酬調幅均低於薪酬趨勢淨指標,例如去年高中低級公務員劃一加薪3%、2022年劃一加2.5%。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在月底發表。資料圖片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在月底發表。資料圖片

 

千億財赤下,公務員會否減薪成為焦點。
千億財赤下,公務員會否減薪成為焦點。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表示,政府最後是否跟隨薪趨淨指標加幅言之尚早。資料圖片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表示,政府最後是否跟隨薪趨淨指標加幅言之尚早。資料圖片

 

湯家驊則認為,開源節流從來不是薪酬調查的目標。資料圖片
湯家驊則認為,開源節流從來不是薪酬調查的目標。資料圖片

 

近年政府反覆強調,薪酬趨勢淨指標不是唯一考慮因素。
近年政府反覆強調,薪酬趨勢淨指標不是唯一考慮因素。

 

工會:個別人士將經濟不景發洩在公務員

有資深公務員私下指,去年私人市場薪酬整體加幅不俗,估計今年最終調查所得數字「唔會低到去邊」,但現時社會「風向」對公務員加薪相當不利,無論薪趨調查結果如何,對今年調薪都不樂觀,「唔使減都偷笑」。亦有公務員估計今年凍薪機會較大,但若然經濟無明顯起色,明年難保不減人工。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表示,政府最後是否跟隨薪趨淨指標加幅言之尚早,但現有機制行之有效,應尊重制度。他說留意到坊間對公務員薪酬有不同意見,部分人認為公務員需減薪,也有人稱要注意對社會其他方面影響,他質疑個別人士總是將經濟不景與市民生活困難,發洩在公務員身上,這一點要由公眾審視是否公道。

行會成員湯家驊認為,薪趨調查未至於「無影響」,只是六大考慮方向之一,而開源節流從來不是薪酬調查的目標,它反映的只是市場數字,讓公務員薪酬不與社會過度脫節,政府都會參考。不過他承認財赤嚴重,在考慮最終薪酬調整幅度時,會較多側重在公共財政方面。立法會公務員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陸瀚民認為,調查機制長時間運作有參考作用,可繼續進行,他強調不希望公務員減薪,影響私人市場。

建制中人指調薪與否政治決定

公務員事務局回覆指,政府會按照既定機制處理薪酬調整,其中薪酬趨勢調查會在每年2月至5月進行。有紀律部隊中人就慨歎,近年隨着社會變化,多個部門尤其紀律部隊工作量大增,「大家慣性有咩都優先搵政府幫手」,招聘新血又困難,「夥計做到死死下」,不解有人指控「公務員好多冗員」的理據。他提醒社會勿以為公務員減薪「消了氣」,對自己會有好處,政府和私人市場一向互相參考薪酬調幅,倘公僕凍薪減薪,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近年政府反覆強調,薪酬趨勢淨指標不是唯一考慮因素,亦非政府建議加幅,須一併考慮六大因素。有建制中人提到,2021年淨指標全為負數,倘政府要「跟足」,全體公務員理應減薪,但行會討論一番最後只決定凍薪,說到底都是政治決定。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