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明)
她已經翩然的去了,就連離開都那麼瓊瑤。
陪伴我少女時期的作者,金庸、衛斯理和瓊瑤也逐一離開了,那些年的多少個夜晚,就是抱著他們的小說秉燭夜讀。不喜歡背書的我,自小語文成績麻麻,如果不是一直被這些小說滋養著,我不敢相信今時今日自己能夠成為報章的專欄作者。看他們的文字不單能夠訓練文筆,書中潛移默化的思想也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觀,看金庸武俠小說讓我變得重情義和堅守承諾,答應了別人的事情,我很少遲到甩底;看衛斯理的推理小說,令我不喜歡循規蹈矩,性格還會有點古靈精怪;看瓊瑤的愛情小說,就讓中學讀女校的我,把少女時代的豆芽夢埋藏在小說當中,與書中的男女主角一同經歷甜酸苦辣的戀愛滋味,多少個夜晚也跟隨著把眼淚滴進書中的文字。
瓊瑤的離開為社會再次引起了安樂死的議題,「Mercy Killing」在我中學的時代已經是一個熱門的辯論題目,但估不到幾十年後的今天還未有答案。生命的來臨已經不能自主,但到結束的時候究竟應否由自己決定?這件對我來說曾經是很遙遠的事,但今年因為爸爸患病,再到他決定放棄治療,突然間我們就正要面對掌控生死的問題,但捫心自問,如果到了自己老了的時候,我也希望能夠活得有尊嚴一點。
瓊瑤像「火花」一般已盡力燃燒過,就讓她翩然的離開;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她難過。
「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笑、能恨、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熱熱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