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住在哪一區?
表面上,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是對有心人來說,伏計其中,等於「起底」。
像年輕人聚會,大家原是沒機心。熱鬧過後,散席回家,少不免一起商量Uber路線:你我他住哪一區、可否順路接載之類。
忽然有一少女道:「淺水灣。」全場靜默,成為「話題終結者」。
並非計較順路與否,而是香港開埠至今,有部分區域已成為階級象徵。像以前的「木屋區」、「臨屋區」、「徙置區」等等,聞者已知對方的背景。
現在已改善得多,可是仍然有些區,太過特色鮮明,你一聽見,已知道不能碰。像「山頂」、「深水灣」、「渣甸山」等,或少女說的「淺水灣」,還要抱怨沙灘遊客的燒烤BBQ,影響當地的空氣質素。
她只是實話實說,可是對其他朋友而言,已是「漏底」,以後誰敢高攀?很快,她在社交群組中,已被孤立。
點算?如果搬去「灣仔」,則沒有這煩惱,如聰明朋友所言:你猜不透對方的底細。
住在灣仔,可以在駱克道的酒吧區,鄰居非賓即泰,亦可以近「名校」軒尼詩官小/聖約瑟小學/華仁中學等,正經人家。
灣仔及鵝頸橋街巿附近,多販夫走卒(溫馨提示:許多很有錢),同時多一啡一餅的西式名店,消費力強,沒有省油的燈。
往山上走:「二馬路」堅尼地道,「三馬路」寶雲道,「四馬路」山頂道,對上還有「五馬路」,深院大宅,草木肥綠,不露鋒芒。
尚未包括近年政府納入的「跑馬地」,底子深厚,最好你以為我窮,力撐「大灣仔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