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落下帷幕,前總統特朗普將重回白宮,外界憂心,他第二任期內,美中關係將迎來更加動盪的時刻。如果特朗普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未來幾年,兩國間的經貿關係可能遭受災難性的重創,高度關注中國將如何出招。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來自中國的三類商品徵收關稅,加征幅度為7.5%至25%不等,此次競選時,他承諾是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而且幅度為60%或更高,如果特朗普兌現這一諾言,僅關稅這一項政策就可以抹去大部分中國對美出口,一場新的貿易戰已脅迫在眉睫。相比2018年,如今的中國有了更多準備,以應對貿易戰的衝擊。
外界觀察到,中國近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能夠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損害。中國將更多的糧食訂單送給了巴西、阿根廷、烏克蘭和澳洲等國家。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份額已從2016年的40%下降至18%,而巴西的份額則從46%增加到76%。與此同時,中國也提高了中國國內的農作物產量。中國畜牧業企業一直在減少飼料中豆粕的使用量,這有助於減少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當局也批准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品種以提高產量。此外,中國如今有更多招數可選擇,如對美國農產品徵收關稅、限制關鍵原材料出口、制裁美國企業,甚至通過讓人民幣貶值來保持出口競爭力等反制措施。
在美國大選投票日前夕,中國總理李強就高唱自由貿易,批評全球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勢頭,並強調中國開放市場的承諾,並稱,「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推動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出台了許多擴大「制度型開放」的措施,包括在疫後對大約60國推出免簽證政策,受惠的包括法國、德國、挪威、丹麥、韓國等發達國家。中國關稅總水準已下調至7.3%,低於9.8%的入世承諾。而舉辦進博會,本身亦為中國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可見中國擴大開放,並不停留在口頭層面,是有實際行動的。
李強表示,中國對實現今年5%的GDP增長目標和未來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李強的這一樂觀態度看似得到了最新數據的支援。財新10月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9月份的50.3升至52.0,中國官方和財新製造業PMI數據也均顯示中國10月份製造業活動擴張。這背後與當局推出系列刺激經濟復蘇的措施有關,中國曾在今年9月推出一輪力度甚猛、範圍甚廣的救市措施,成功帶動中港股市反彈,兩地樓市亦迎來近年罕見的榮景。但因為相關措施力度與市場期望仍有一定落差,包括美國財長耶倫在內的財金專家均認為,上述措施並不足以解決中國國內需求不足問題。目前,外傳,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近期會公布規模達10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方案。分析認為,救市效果相信會比上一輪的好,既可提振民眾信心,亦可鼓勵外資大膽進軍中國,穩預期穩信心,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大提振作用。有消息更稱,特朗普當選,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可能會加大,北京可能會加大刺激力度。
特朗普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上任,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兩國關係是否會再度陷入冰點,都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