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書房」,走「江湖」

各有不同說法:「理論」與「實踐」。

  金庸《笑傲江湖》:「氣宗」與「劍宗」。

  王亭之(1935年至2024年)論紫微斗數時,亦提及「書房派」與「江湖派」。

  從廣義理解,可歸納為太極的「兩儀」論:一陰一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互濟互補,吉;各走極端,凶。

  放諸命理(紫微斗數)的學習與研究,亦然。

  所謂「江湖派」,注重實踐,多做事,少說話。像先父、黃金台、莫天雄師公、趙師兄,以至澳門胡寶劍等,俱是占卦的高手。

  用的是真功夫:不吹噓,不宣傳,不包裝,不應酬,不出席「飯局」,從不上電視/網台,不肯為各位觀眾提供娛樂,硬繃繃。

  當然有缺點:拒人千里,難以接近,常令人誤解。不過學這一門功夫,如魯迅話齋:「命交『華蓋』奈如何!」(《華蓋集》),過於老幼咸宜的話,怎能夠專注勇進?

  於是有另一邊的「書房派」。像孔子著《易經》,郭璞(晉)著《葬經》,徐善繼(明)著《人子須知》,曾國藩(清)著《冰鑑》等,俱是將玄學資料整理修訂,納入社會建制,有助推廣流傳。

  論「紫微斗數」,則首推王亭之。在他之前,這門學問十分市井,散見於街坊書局,混同其他江湖伎倆,品流複雜,全靠亭老寫入報章專欄,憑文章提升。

  也有缺點:既入「書房」,難免側重理論,易流於「紙上談兵」。要是顧著開班授徒,用心雖好,但一來易有門戶之見;二來常受徒子徒孫吹捧,自我膨脹,被人叫「大師」多了,飄飄然離地,妨礙自己進步,逐漸與時代脫節。

  點算?建議「陰陽調和」:理論與實踐並行,取中庸之道。最好,不斷學習求變,正常返工,努力適應新時代。最壞,是停下來,甚麼也不做。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