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庇護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1980年《難民法》確立現行庇護制度,規定法官只能向因宗教、種族、國籍、政治觀點或特定社群身份而受迫害者,批出庇護。 KQED圖片

多名移民政策專家表示,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已承諾改革難民庇護制度,因此今年大選無論誰勝誰負,現狀都將改變,料將影響美國在全球難民事務上的領先地位。

《紐約時報》報道,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表示,當選後將延續現任總統拜登6月頒布的行政命令,限制南部邊境的庇護申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則承諾,將會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也會限制合法移民,尺度比他首次執政時還要嚴格。對此,西裔民權組織Unidos US的代表拉蒙(Chris Ramon)表示,無論11月大選結果如何,「在可見將來,限制庇護申請的共識都會持續」,這點也將成為兩黨默認的立場。

分析表示,國會長年糾纏於政黨角力,遲遲無法通過移民改革方案,再加上今年民意轉變,大多數人關注犯罪、稅收、國家認同等議題,希望聯邦少收移民,使得收緊政策的陣營得到更多支持。

根據統計,去年南部邊境共有16.9萬人申請庇護,使得移民法庭積壓大量案件,每宗個案平均需要等候4年,今年至今也只有3%的個案獲得批准。聯邦目前推行的庇護制度源於冷戰時期,國會1980年通過《難民法》,規定移民法官審理個案時,允許外國公民遭受宗教、種族、國籍、政治等迫害後可來美申請庇護。

回顧特朗普任內,政府已經有系統地收緊庇護制度,包括要求申請人列舉更多證據,同時修改法規,降低成功申請的機率。新冠疫情爆發後,特朗普政府更以防疫為由推行「42條款」(Title 42),允許邊境人員加速遣返移民,幾乎全面拒絕美墨邊境的庇護申請。在今年大選中,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JD Vance)更稱,政黨將全面終止臨時保護計劃,人權組織憂慮特朗普若再度當選,可能徹底廢除庇護制度。

至於拜登政府的措施相對寬鬆,中南美洲移民可利用網絡程式「CBP One」預約,然後取道美墨邊境來美,每天名額1450個,另外得到在美親友擔保的人,則可乘坐飛機入境。人權組織批評,現有措施可能導致符合資格的人也被遣返。

移民法專家表示,單靠強硬措施難以遏止現象,原因是全球氣候變化,而且專制國家剝奪人權的情況嚴重,整個西方陣營都陷入移民困境,因此華府應向相關國家提供人道援助,改善當地經濟和治安,從源頭解決問題。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