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剛入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大波士頓科技峰會即將舉行

中國科大波士頓科技高峰會將於本月27日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隆重舉行。中國科大校友、MIT物理學教授今年入選總部位於麻州劍橋市的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引起了大波士頓地區近千名中國科大校友的關注。

據悉,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及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也是進行獨立政策研究的學術中心。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機構之一,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已有超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超過250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超過60位普立茲獎得主。自1780年以來,其宛如浩瀚星辰的院士名單中,包括為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的科學家富蘭克林、進化論學家達爾文、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等人、

文小剛教授2018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在駱利群、莊小威與楊培東之後,他成為第四位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科大校友。值得一提的是,文小剛比前述三位院士出道更早:最早進入中國科大求學;最早以參加李政道先生所倡導的中-美聯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招生考試CUSPEA,獲得全國狀元身份留美,到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早在2000年即晉升為MIT正教授,文小剛被認為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大師,比部分該領域的美國科學院華裔院士的工作更為艱鉅。

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文小剛因「拓樸序理論及其在廣大領域內物理系統中的影響」(For theories of topological o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 broad range of physical systems)而獲2017年Oliver E. Buckley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施鬱曾經發表博文稱讚:「國際上拓樸物態研究方興未艾。一個領頭人是MIT文小剛教授,他在與牛謙合作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拓樸序的概念。英明!」

文小剛雖然24年前就晉升為MIT的正教授,但他的工作太抽象,因此較少被媒體關注。即使在科學家雲集的科學網,文小剛開通博客時,很多網友仍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大家才認識到文小剛和張首晟是新生代華人物理學家兩位傑出代表。

據介紹,1977年文小剛從陝西西安市48中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學習,1987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現為MIT物理學教授,文小剛曾任加拿大滑鐵盧圓週物理研究所牛頓講席教授。曾榮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1994年優秀青年科學家獎和1992至1997年的斯洛恩獎。文小剛教授的主要學術貢獻包括建立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拓樸序理論和邊緣態理論,預言了雙層量子霍爾體系中的超流/超導現象;提出了研究高溫超導機制的SU(2)規範場理論、量子序理論和自旋口袋(Spinbag)模型,這方面的研究對全面認識高溫超導體的相圖,尤其是在欠摻雜區所出現的大量反常物理性質具有重要的意義。他提出並論證了分數量子霍耳效應基態的拓撲有序性,建立了描述分數量子霍耳效應低能元激發的邊緣態手徵Luttinger液體理論。為了推廣朗道關於相和相變的對稱破缺理論,建立了拓樸序理論和量子序理論,並預言了新的物質態。揭示了拓樸序和量子序的弦網凝聚的本質,並用弦網凝聚提出了統一光和電子的理論。文小剛求學和工作之餘,也非常喜愛中國古典文學。文小剛教授不久前在臉書上分享了一首他1983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期間寫的古體詩《冬夜漫步雪中草場》。詩文是:「寒月灑涼銀,霜天擲暗青,孤我行無路,無路任我行。」這首詩表達了一位青年學者不懼艱辛和孤獨,在探索科學奧秘的荊棘之路上勇往直前的決心。

據介紹,中科大波士頓科技高峰會時間為本月27日上午9點到下午3點,峰會地點︰麻省理工學院史塔塔(Stata)中心。活動聯絡人:李明達︰[email protected],姜麗桐︰[email protected]

文小剛教授將於11月2日在香港科學館參加香港科學院舉報的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之「物理專場—量子訊息」演講會。報名網站:shorturl.at/pEMKx。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MIT物理學教授文小剛。

文小剛教授(右)在採訪中談探討宇宙起源的研究。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