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諮處廖錦良大樓慶祝20周年

9月20日下午,華人諮詢服務處廖錦良大樓慶祝成立20周年。當天與會者包括了20年前捐贈100萬美元予華諮處蓋大樓的前華諮處董事、資深地產商廖錦良伉儷、華諮處創辦人之一的陳增華、總裁劉國華、R.M. Chin & Associates主席陳愛玲(Eileen Chin)、Studio Gang 城市規劃與公民影響部門的負責人吉爾(Gia Biagi)、伊州第24選區國會議員馬靜儀、芝市第11區區長李惠華、華諮處管理層、社區民眾等百來位嘉賓,懷著感激感恩之心歡聚一堂,一同回首華諮處廖錦良大樓(Chinese American Service League Kam L. Liu Building)過去20年的耕耘歷程,並矢志展望未來的輝煌。

2004年,華諮處前任董事廖錦良夫婦,多年來對華諮處無私的奉獻。廖錦良伉儷應允將所籌集的百萬巨款用於籌建華諮處辦公大樓,如今位於2141 S Tan Ct的華諮處大樓,則命名為「廖錦良大樓」。當年,廖錦良曾表示,他在1963年跟隨單親媽媽如難民般來到美國,當時身無分文,充分體驗到新移民創業之初的艱苦。經過無數年的辛勤奮鬥,廖錦良成立了21世紀廖錦良地產公司,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廖錦良表示,個人的成功,與家庭、社會是分不開的,很多新移民一如他那樣,都曾或多或少的在華諮處獲得幫助,他早年也在華諮處學習到回饋社會的理念,並萌生認捐一百萬美元的想法,因為他認為「分享與回饋」是他人生哲學的重要部分。他也曾表示,宇宙是公平的,你給予的越多,就會從很多很多方面得到回報,此即施比受有福的道理。

20日的慶典活動,總裁劉國華致辭感謝廖錦良伉儷的無私慷慨,劉國華表示過去的歷程,沒有合作夥伴、社區各界、愛心滿滿的捐贈者,就沒有近日華社的繁榮進步。劉國華回顧他在2017年加入華諮處大家庭,深刻體會到廖錦良大樓的獨特擴展幫助到社區更多的民眾或新移民,華諮處在廖錦良大樓尚未落成前,是在華埠的運河街的一棟舊樓作為日常的運營辦事處的。劉國華稱如今華諮處擁有近700位員工、每年服務超過18000人次,是美國中西部規模與服務項目最多的非牟利社區服務機構,從幼兒學前班、青少年課後補習、公民入籍、移民服務、申請政府各項補助計劃到耆老服務、老人大廈等項目,改變了千萬人的生命歷程。

慶典中,與會的嘉賓包括了R.M. Chin & Associates主席陳愛玲(Eileen Chin)、Studio Gang城市規劃與公民影響部門的負責人吉爾(Gia Biagi)、伊州第24選區國會議員馬靜儀與芝市第11區區長李惠華與眾人分享了她們對華諮處的感想。

R.M. Chin & Associates主席及華諮處董事會成員的陳愛玲,當天表示其父陳偉民自2002年大樓動土以來,對大樓的創意的貢獻;建築師Jeanne Gang精心設計廖錦良大樓,融入了中國的風水與中國建築元素,特別是外牆使用鈦金屬的設計,猶如龍的鱗片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象徵了健壯與富裕,給華社帶來吉祥與保護,建築師吉爾表示,此獨特設計的大樓也因不凡的風格而獲獎。

伊州眾議員馬靜儀與李惠華分別以身為唐人街的民意代表為榮。馬靜儀與眾人分享在她投身公職之前,曾在華諮處工作的一段難忘的經驗,她們呼籲社區各界透過共同努力讓社區更加的美好與繁榮。

廖錦良大樓捐贈人廖錦良當天感謝華諮處在他需要時伸出支援雙手,他當天分享「The Moses Code」的體悟,他表示影響人們生活的往往是人們不注意的小細節,但他鼓勵所有人不畏艱苦,立定方向,再以實際的行動實現目標。他以基督教徒為榮,表示上帝已經為我們準備了一切,我們只管朝已定的目標前行。

慶典之後,華諮處及社區的志願人士組成「美化清潔唐人街」活動,眾多的年輕人穿上紅色T恤,拿著掃把、鏟子精神奕奕的在唐人街的大街小巷清除垃圾與廢物,此目的旨在讓年輕的一代投入社區服務,回饋社區。

美化清潔唐人街活動之後,歡樂的街區大派對隨即展開,華社的居民、遠道而來的友人、年輕的學子們一同在初秋美好的時刻,傾情的享樂一番,更重要的是與朋友歡聚一堂、一同歡笑。

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華諮處廖錦良大樓慶祝20周年,嘉賓們歡欣合影。圖右起:建築師吉爾、陳愛玲、總裁劉國華、廖錦良伉儷、11區區長李惠華、伊州國會議員馬靜儀。梁敏育攝

富有中國建築風格元素的華諮處廖錦良大樓。   梁敏育攝

年輕的志願者挑起美化清潔唐人街的任務。    梁敏育攝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