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有經營數十年的扒房,以及外資連鎖餐廳,相繼結業,又引來一陣欷歔歎息。
為甚麼做不下去?總是說「貴租」、「通脹」,還有「北上消費」等例牌因素。
剛巧這兩間食店俱開在朋友家附近,他另有看法:一是定價過高,同樣一款牛扒,貴過中環的舊文華酒店。
二是競爭大。以往「鋸扒」大件事,可是現今越來越普遍,水準越來越高,價錢越鬥越平,消費者有太多選擇。
第三,坦白講,以上餐廳雖然很努力,但久現疲態;終於收縮或結業,屬意料中事。
卻並不等於,香港的餐飲業「完了」,早著呢。同樣位置,附近的三間茶餐廳,正鬥到七彩,他們搶先應變,新招層出不窮,消費者根本沒機會感厭倦。
所謂「港式早餐」ABC,怎能恆久不變?於是鬥創新:你出「車仔麵」的精華版「小雜麵」,我出香濃越式「番茄蝦湯豬扒米線」。
你有鎮店之寶「 油雞飯」?我新出「 油豬/牛/雞扒撈丁」加「灼菜」,更健康輕巧,怕未?
鬥餐牌外,還有提供折扣,以及早鳥優惠。最近還要鬥服務,像颱風過後,日間中午復常,半小時之內,有間茶餐廳已恢復營業,全場爆滿,樓面/廚房做到冇停手,非常之有「香港精神」。
其他兩間,至下午二時,卻仍在做清潔。競爭可說非常激烈,甚至很殘酷,只有勝利者才可以留下來。
正是先前說《秋收冬藏,候鳥早飛》(9月12日)的道理。難道要等到天氣轉冷,才添冬衣?臨渴掘井,江心補漏,經已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