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價值新地圖

楊志超

  香港常被稱為「文化沙漠」,然而,近幾十年新一代香港人對藝術的熱情高漲,文化發展或許將成為香港未來的重要產業。

  我從事創意藝術工作,常有朋友問我,怎樣才能更好地欣賞藝術?其實欣賞藝術並沒有所謂「正確方法」,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藝術本身未必是興趣的根源,但藝術界發生的事往往能反映社會現象,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理解文化藝術的深層意義。

  不過,也有朋友坦言對視覺藝術缺乏自信,無從入手。我想分享一個簡單的思考框架——將藝術不同面向比作「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北:藝術的視覺之美。自古以來,人類就用雙手創造視覺上令人愉悅的作品。

   東:藝術的自我表達。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創作者通過作品的視覺效果,傳遞個人思想與情緒。

  南:藝術的市場價值。某些作品因稀缺性或製作難度高,在市場上價格高昂,甚至成為金融資產。

  西:藝術的身份象徵。藝術有時成為社會地位的標誌,擁有某件作品能彰顯品味與財富。

  藝術品大致環繞這四個大方向循環不息,每個方位各有不同比重。例如有些作品主要是布置,沒有深層意思。有些作品因為市場需要,價格高昂和出名,卻藝術性不強。有些前衛的作品當下未為市場受落,身價不高,或予人感覺沒有美感。我們不妨從這四大方向把藝術品分類,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而簡單的遊戲。

   藝術並非高不可攀,它可以是視覺享受、情感表達、投資工具或社交話題。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入口,慢慢探索,或許未來不僅能「搵錢」,還能在文化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