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關懷

問胡令芳教授:「誰不想『自主老年』?但看到不少老人家晚景不堪。他們不是不想活得好一些,只是無能為力。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甚麼呢?」

  胡教授說我們「一切得由自己做起」。明白Life Course(生命歷程)是甚麼一回事。目標由巔峰開始(譬如說30歲是巔峰),透過調節減緩下滑速度:「你自己去了解身體發生了甚麼變化,你的日常習慣是怎樣,你應該做些甚麼對你最有益處。」

  「現時10歲的孩子可以活到100歲,甚至更長的年月,隨著市民年齡的差距更寬,社會需要『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以支持100歲壽命的可能情景。」

  我們是否應該把與此有關資訊帶到學校,讓中學生明白健康壽命的重要性,也希望他們及早作好準備,迎接未來。

  胡教授說:「衡量成功的標準是使健康壽命與壽命保持一致,當中考慮包括更長的工作年期,更靈活的生活方式,及早達致的財務保障,以及建立健康社區。」

  會不會這樣的理想社會只可以想想,而沒有成事的一天?

  目前老人長壽問題,很多人視之為社會的負擔,老人家是「負資產」。胡教授則覺得:「我們需要重新想像,建立一個綜合性推廣的社區。」

  「要讓香港成為一個更加長者友善的城市,有一些領域是值得關注的。例如建設共融的建築環境,消除年齡上歧視,讓老人更容易獲得信息,創造更具包容性的勞動力市場,以及賦權老年人照顧自己的健康。」

  胡教授不是得個「講」字,她一直站在前線,為「自主老年」這信念而身體力行。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