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星期前有幾位老友推介:「碌Sir,快睇內地套收到票房爆炸的《抓娃娃》,好鬼好笑,又有意義,奪得今年暑期票房冠軍,收成幾十億元,絕不簡單,香港8月底上映,相信也應橫掃票房,實在值得推薦。」
以上的票房推論,可能香港院商有同感,故此一上畫就密密排場次播放。點知……又一次應驗內地狂收電影香港票房反高潮的現象,要用博士論文才能解釋原因了,究竟乜差異會咁大呢?
《抓娃娃》上 四日,連之前的優先播放場次,票房總計只有90萬元,排在電影票房榜的第八位,點講都令人相當失望。一套雷霆萬鈞電影,點解被香港觀眾冷對待呢?為乜差異咁大呢?
我當然有入場睇,發覺觀眾大致分兩類,頭45分鐘有不少笑聲,但也有另一半觀眾默然,對劇情擺明不以為然。《抓娃娃》其實是諷刺現今中國不少由一窮二白捱起的大富豪(若你認識真實情況,當知大部分身家10億元計的富豪,絕非「捱」出來咁簡單),用盡各種方法催谷下一代,希望佢 似自己,同樣變「成功人物」。
戲中的一對夫婦,就是用上扮窮來令兒子過著上世紀的艱苦生活。呢個「扮」,即由最根本一切,包括衣食住行全造假局,令兒子信自己家中人人困苦,必須生性一齊捱之外,更要再苦讀。
電影的笑料,就是從望子成龍的假布局中擠出來,事實,內地人可能有同感,但相信不少香港觀眾,則覺是硬滑稽,唔Buy。
坐在我後邊的一對夫婦是佼佼者,睇 45分鐘後,男的細細聲話:「認真多鬼餘,走啦老婆。」
小弟屬於邊類?睇 幾耐?不必透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