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饒館尋寶……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尋寶夢。

藏寶圖、蜿延的小徑、神秘的洞穴,想來都令人響往,少年時候常到長洲、很喜歡到「張保仔洞」,潛藏在海邊不到百米的洞穴,手足並用在穿過幽暗後的豁然開朗,有著奇妙的自豪。

許多年後,走上荔枝角美孚旁的山坡,進入彼時已經荒廢的療養院,穿過三座大小不一的紅磚屋,突然發展喧鬧的城市消失了,彷彿穿越到一個破落卻寧靜的空間,眼前出現幾座白色的平房,抬頭一看,隱約還有幾座錯落在雜樹叢生的半山上。沿著幾近荒廢的小徑往上走上山丘,在一個綠草長得半人高的夏季、滿山飛滿了蜻蜓、伴著一間小白屋。

這裡應該是鬧市中的綠洲,歷史建築在自然的風貌下讓人得以洗滌心靈。這裡應該有精緻的展覽館、供前輩分享經驗的講堂、能駐足思考的旅舍,讓我們在星月光輝之下,承傳先輩積累下來的文化素養,穿越時空、想像諸葛亮和劉備的《隆中對》,「四大寇」為革命而籌謀……

第一次走進這裡是因為荔枝角醫院,於2008年成為第一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的建築物之一,在李焯芬教授和黃景強博士的帶領下,活化計劃的討論幾乎在毫無異議下就形成了「文化傳承」的核心概念,期望這個隱秘的寶藏成為香港傳播中華文化的基地,以表彰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卓越貢獻,活化計劃被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走過了十年,饒館綻放出比預期還要敞亮的光輝,舉辦了許多推廣文化的活動,甚至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電視劇中的尋寶啟示。尤記得在活化工作展開不久,在山坡上發現了清末時期的九龍界碑,也從典籍中發現它作為19世紀末華工屯舍的歷史,在山坡的另一面也保留著作為軍營的圍牆……

饒宗頤文化館始終表現出讓人們「尋幽探勝」的特色,而持續的文化溫養將賦予它成為更深厚的寶藏。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