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機不離身!家長學校為此不得不致力規範

(美聯社康乃狄克州電 )隨著越來越多使用社交媒體造成的損害有憑有據,有些家長養育子女時嘗試作出限制或全面禁止。不少青少年也察覺到沉迷社交媒體對他們有害,有些人也因為心理健康和學業被影響,開始對社交媒體進行「清理」。但對青少年來說,生活沒有社交媒體是困難的事。對於那些嘗試與社交媒體保持距離,但同輩仍然沉醉其中的人而言,這條路可能充滿挑戰、感覺孤立,益處則在於時間解放和改變生活。

關於子女沉迷手機的憂慮不是新鮮事物,但越來越多專家擔心,新冠疫情基本上改變了青少年。當年輕人應對孤立和花過多時間在網路上時,這場疫情有效地為社交媒體在美國孩子的生活裡開闢了更大空間。

社交媒體不再是打發時間或跟友人聯繫的方式,還發展成為一個幾乎所有美國青少年都屬於的實際空間和社群。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高達95%青少年表示他們使用社交媒體,三分之一以上則稱他們「幾乎持續都在網路上」。

社媒無孔不入 猶如呼吸空氣領導波士頓兒童醫院非牟利組織「數位健康實驗室」(DigitalWellness Lab)的哈佛醫學院兒科教授里奇(Michael Rich)表示,更甚的是青少年活在一個網路與非網路世界無縫接軌的世界裡,這是大部份

成人無法理解或認識的,「社交媒體是孩子們現在呼吸的空氣」。不管好壞,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交際的大本營,很多孩子開始在網上塑造新個人身份、尋求意見、放鬆心情和緩解壓力,又影響孩子們的穿著和談吐。在這個家長管控應用程式和位置追蹤大行其道的時代,社交媒體成為當今世代尋找自由的地方。

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是,青少年花在網路的時間越來越多,出現心理問題的風險就越大。聯邦醫療總監默西(Vivek Murthy)月前引用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三小時以上的孩子面對雙倍出現抑鬱病和焦慮的風險,呼籲民眾關注社交媒體對年輕人的危險。

本文採訪兩位高中生及其母親,探究社交媒體帶來的憂慮。康州的凱特(Kate Bulkeley)和紐約市的加布里埃拉(Gabriela Durham)還是小學生時,兩人母親不約而同已採取規範,到女兒上中學時才給手機,18歲時才可用社交媒體,又教育女兒關於社交媒體對發育和隱私的影響。

家長早立規矩 子女學習遵從加布里埃拉回憶,小時候無法使用社交媒體,會感到被孤立,但現在覺得慶幸。她說看到不少同輩利用社交媒體宣傳自我,因為從那裡被「告知該怎樣」做人,缺乏個人特色。她又指社交媒體造引發朋友之間的爭執,缺乏誠實、謙虛和善良。她兩個妹妹去年偷偷下載TikTok短視頻程式被抓到,受母親教訓一頓。

凱特的父母也曾以為,女兒會因同輩壓力而抗拒家長設立的規則,不過當她15歲時,滿足於生活沒有社交媒體,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形容自己是個學術型和內向的人,專注於參與課外活動。凱特升上高二後,因為領導多個學生組織的需要,請求父母容許她使用Instagram處理課後活動。父母唯有同意,不免認為這是諷刺又沮喪,「是學校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禁止社交媒體的規則」。

在解決社交媒體的問題前,這兩家人以至全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學校正在嘗試解決,例如全面禁用手機,讓學生專注上課,確保互動交友是面對面。有教師認為,這些做法將有助降低青少年的抑鬱和焦慮感。

生活